五笔: rrgf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偏正式
解释: 按:止住。使军队暂不行动。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。
出处: 《荀子·王制》:“偃然按兵不动。”《吕氏春秋·恃君览》:“赵简子按兵而不动。”
例句: 又听得寨前炮响,史文恭~,只要等他入来,塌了陷坑,山后伏兵齐起,接应捉人。 ★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六十八回
正音: 不,不能读作“bú”。
辨形: 按,不能写作“安”。
用法: 兼语式,作谓语、定语;多指接到任务后不肯做或暂时不做
谜语: 休战
感情: 褒义词
近义: 按兵束甲、以逸待劳、神出鬼没、裹足不前
反义: 雷厉风行、倾巢而出、倾巢出动、摩拳擦掌、闻风而动、南征北战、劳师动众、蠢蠢欲动、挥军进击、东奔西走、出奇制胜、神出鬼没、调兵遣将
英语: not to throw the troops into battle
俄语: бездéйствовать, заняв выжидáтельную позйцию
日语: 兵を進めずに時機(じき)を伺う
德语: seine Truppen bis zu einem günstigen Augenblick zurückhalten(sich Zurückhaltung auferlegen)
故事: 春秋末期,诸侯争霸,弱肉强食,位于晋国东部的一个弱小国家——卫国,长期以来受着强大晋国的压迫,苦不堪言。这个时候卫国的国君——卫灵公,毅然投靠了与晋国同样强大的齐国,缔约结盟。这种做法令当时晋国的执政卿赵鞅十分恼怒,集结大军准备讨伐卫国,大军出发前,赵鞅先派大夫史默出使卫国,暗中调查卫国内部的情况,并约好在一个月后回来报告,可是,一个月,两个月很快过去了,史默仍旧没有消息,赵鞅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意外情况,晋国内部也开始议论纷纷,史默已经被卫国杀害,不可能再回来了。况且卫国只不过是一个弱小的国家,不如干脆出兵,一举击破,赵鞅否定了这种说法,他认为卫国之所以敢背叛晋国投靠齐国,一定已经做好了十分充分的准备,贸然进攻,会使晋国损失巨大,所以在史默控听消息回来之前,决不能草率采取行动。就这样等了半年之久,史默终于回来了。赵鞅问他:“为什么耽搁这么长的时间呢。史默答道,经过六个月的观察,卫灵公很有才干,国内贤臣很多,人民拥戴,举国上下团结一心。如果我们要依靠武力使卫国屈服,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。经过这半年来,还是寻找不到卫国的弱点,所以我只好回来了。赵鞅听后,同意史默的看法,暂时打消了攻打卫国的念头,按兵不动,等待时机。
国语辞典: 按兵不动[ àn bīng bù dòng ]⒈ 暂时停住军事行动,有观望形势的意思。今亦指有任务却不采取行动。也作「按兵不举」、「案兵不动」。【引】《三国演义·第一一回》:「于是传檄三寨,且按兵不动,遣人赍书以达曹操。」《文明小史·第五九回》:「幕府里面子上虽含糊答应,暗地里却给他个按兵不动。」【反】挥军进击 倾巢出动 闻风而动
引证解释: ⒈ 让军队驻扎下来暂不行动。亦用以比喻接受任务而不付诸行动。【引】《吕氏春秋·召类》:“赵简子 按兵而不动。”《资治通鉴·后晋高祖天福七年》:“黄敬忠 将战,占者言时刻未利,按兵不动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回:“黄忠、严颜 收兵入寨,俱各按兵不动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一〇八回:“次日, 卢俊义 按兵不动,再令 解珍 等去寻访。”清 陈天华 《警世钟》:“这时大家以为各国必要实行瓜分 中国 了,不料各国按兵不动,仍许 中国 讲和。”
繁體解析: 《呂氏春鞦·召類》:“趙簡子按兵而不動。” 原指作戰時控製一部分力量暫不行動。現比喻暫不行動,以待時機。按:控製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