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parp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联合式
解释: 安、扎:建立,安置;寨:防守用的栅栏。指部队驻扎下来。也比喻建立临时的劳动或工作基地。
出处: 元·无名氏《两军师隔江斗智》第二折:“这周瑜匹夫,累累兴兵来索取俺荆州地面,如今在柴桑渡口安营扎寨,其意非小。”
例句: 打什么地方进兵,打什么地方退兵,什么地方可以~,什么地方可以埋伏,指手画脚的讲了一通。★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十四回
正音: 扎,不能读作“zhá”。
辨形: 寨,不能写作“塞”。
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;表示军队驻扎下来,或建立临时建设基地
谜语: 屯兵
感情: 褒义词
近义: 安家落户、安营下寨、立足之地、筑室反耕、步步为营
反义: 东征西讨、班师回朝、萍踪浪迹、南征北战、浪迹天涯、拔寨起营、东奔西走、浪迹江湖
英语: pitch a camp
俄语: осéсть и обосновáться
日语: (軍隊が)テントを張り,営舎を設ける。〈转〉臨時に蕣てられる蕣設現場(宿泊所など)
德语: Zelte aufschlagen(lagern)
国语辞典: 安营扎寨[ ān yíng zhá zhài ]⒈ 驻兵扎营。「扎」文献异文作「札」。元·无名氏也作「安营下寨」。【引】《隔江斗智·第二折》:「据我老三料这周瑜匹夫,累累兴兵来索取俺荆州地面,如今在柴桑渡口安营札寨,其意非小。」《官场现形记·第一四回》:「什么地方可以安营扎寨,什么地方可以伏埋,指手画脚的讲了一遍。」
引证解释: ⒈ 亦作“安营下寨”。⒉ 指军队驻扎。【引】元 无名氏 《隔江斗智》第二折:“﹝ 周瑜 ﹞如今在 柴桑口,安营扎寨,其意非小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回:“众诸侯亦陆续皆至,各自安营下寨,连接二百餘里。”清 李渔 《奈何天·攒羊》:“我料他遇了大雪,不辨程途,一定要安营下寨。”⒊ 现喻指为完成某项任务而建立临时住所。【引】徐迟 《生命之树常绿》:“他们开出了安营扎寨的空地,架起三间茅屋,又开出了苗圃和菜园。”
繁體解析: 舊指軍隊到一個地方,須在野外扎帳篷設柵欄爲營。現指部隊、團體在一個地方駐扎安頓下來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