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wrvx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联合式
解释: 张:弓上弦。剑拔出来了,弓张开了。原形容书法笔力遒劲。后多形容气势逼人,或形势紧张,一触即发。
出处: 南朝·梁·袁昂《古今书评》:“韦诞书法如龙威虎振,剑拔驽张。”
例句: 法国兵舰在闽汪口出入频繁,而交涉方面~,看样子福州船局必难幸免法国兵舰的炮火。 ★高阳《清宫外史》下册
正音: “弩”,不能读作“nú”。
辨形: “剑”,不能写作“箭”;“弩”,不能写作“努”。
辨析: 剑拔弩张和“一触即发”;都可形容事态紧张;有时可以通用或连用。但剑拔弩张能形容书法雄健或气势逼人;“一触即发”不能。
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双方冲突。
谜语: 刀出鞘,弓上弦
感情: 中性
近义: 一触即发、千钧一发、箭在弦上、箭拔弩张、刀光剑影
反义: 绵里藏针、销兵洗甲
英语: becoming dangerously explosive
俄语: держáть оружие наготове
日语: 一触即発(いっしょくそくはつ)の情勢(じょうせい)
德语: das Schwert gezogen,den Bogen gespannt(es herrscht dicke Luft)
法语: menaces de guerre(situation tendue)
国语辞典: 剑拔弩张[ jiàn bá nǔ zhāng ]⒈ 形容书法笔力雄健。南朝梁·袁昂〈古今书评〉:「韦诞书如龙威虎振,剑拔弩张。」后亦形容情势紧张或声势逼人。也作「弩张剑拔」。例如:「由于双方互不让步,终至演变成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。」【近】一触即发 【反】销兵洗甲
引证解释: ⒈ 喻形势紧张或声势逼人。【引】语本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:“省中相惊传,勒兵至郎署,皆拔刃张弩。”鲁迅 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文坛三户》:“你们剑拔弩张,汗流浃背,到底做成了些什么呢?”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四:“他还很自然,不露出剑拔弩张的样子。”⒉ 喻书画笔法崛奇雄健。【引】南朝 梁 袁昂 《古今书评》:“韦诞 书如龙威虎振,剑拔弩张。”明 宋濂 《跋重刻吉日癸巳碑》:“笔力雄峭,有剑拔弩张之势。”清 杨懋建 《京尘杂录·丁年玉笋志》:“偶然把笔,学画兰蕙,风枝雨叶,纵横离披,亦殊有剑拔弩张之态。”⒊ 谓诗词中表现的豪情壮志过于显露。【引】清 陈廷焯 《白雨斋词话》卷一:“稼轩 词着力太重处,如《破阵子》《水龙吟》等作,不免剑拔弩张……信笔写去,格调自苍劲,意味自深厚,不必剑拔弩张,洞穿已过七札,斯为絶技。”
繁體解析: 《漢書·王莽傳下》:“省中相驚傳,勒兵至郎署,皆拔刃張弩。” 後南朝梁袁昂用“劍拔弩張”形容書法雄健。今用“劍拔弩張”意同“拔刃張弩”,指形勢緊張,一觸即發。弩(nǔ):古時利用機械力量射箭的弓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