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qjef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主谓式
解释: 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。比喻用计脱身,使人不能及时发觉。
出处: 元·关汉卿《谢天香》第二折:”便使尽些伎俩,千愁断我肚肠,觅不的个金蝉脱壳这一个谎。”
例句: 如今便赶着躲了,料也躲不及,少不得要使个“~”的法子。 ★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十七回
正音: “壳”,不能读作“ké”。
辨形: “蝉”,不能写作“蚕”、“殚”。
用法: 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比喻用掩人耳目的手段。
谜语: 知了飞了
感情: 中性
近义: 缓兵之计、瞒天过海、远走高飞
反义: 瓮中捉鳖、老树盘根、腹背受敌
英语: escape unnoticed
俄语: убегáть с помощью ловкого манёвра
日语: 計略(けいりやく)を設けてそっと脱走(だっそう)すること
法语: s'esquiver(s'éclipser)
国语辞典: 金蝉脱壳[ jīn chán tuō ké ]⒈ 金蝉成虫时要脱去壳。后比喻用计谋脱身。元·马致远也作「脱壳金蝉」。【引】《任风子·第四折》:「諕的我五魂消,怎隄防笑里刀,他待显耀雄豪,乱下风飑,天也!我几时能勾金蝉脱壳。」《红楼梦·第二七回》:「如今便赶著躲了,料也躲不及,少不得要使个『金蝉脱壳』的法子。」【反】老树盘根
引证解释: ⒈ 亦作“金蝉脱壳”。⒉ 比喻趁暂时未被对方察觉,制造或利用假象,乘机逃脱。【引】元 马致远 《任风子》第四折:“天也,我几时能够金蝉脱壳?”《西游记》第二十回:“这个叫做金蝉脱壳计,他将虎皮盖在此,他却走了。”茅盾 《子夜》二:“他一定感到恐慌,因而什么多头公司莫非是他的‘金蝉脱壳’计罢?”⒊ 比喻蜕变改易。【引】清 李渔 《闲情偶寄·演习·授曲》:“先则人随簫笛,后则簫笛随人,是金蝉脱壳之法也。”瞿秋白 《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》:“古代 中国 文,现在脱胎换骨,改头换面,用了一条金蝉脱壳的妙计,重新复活了起来。”
繁體解析: 蟬幼蟲變爲成蟲後,殼留下,蟬飛走。比喻使用計謀脫身溜走,而對方不能及時發覺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