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qwgj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偏正式
解释: 假:借;归:归还。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,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。
出处: 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久假而不归,恶知其非有也?”
例句: 谢山《鲒埼亭集》本欲仿此,然谢山殁后,其遗稿为杭世骏借去,~,后之编刻者,多未能如原恉也。 ★谢国桢《平景孙事辑·著述考》
正音: “假”,不能读作“jià”。
辨形: “假”,不能写作“暇”;“久”,不能写作“欠”。
用法: 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,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。
感情: 贬义
近义: 有名无实、逾期不归
反义: 完璧归赵、迷途知返
英语: appropriate something borrowed
国语辞典: 久假不归[ jiǔ jiǎ bù guī ]⒈ 借用他人的东西,迟迟不还。【引】《孟子·尽心上》:「尧舜,性之也;汤武,身之也;五霸,假之也。久假而不归,恶知其非有也。」《二刻拍案惊奇·卷二〇》:「商功父正气的人,不是要存私,却也只趁著兴头,自做自主,像心像意,那里分别是你的我的,久假不归。」
引证解释: ⒈ 长期借用不还。【引】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久假而不归,恶知其非有也。”宋 王明清 《挥麈后录》卷七:“煨烬之餘,所存不多,诸姪辈不能谨守,又为亲戚盗去,或他人久假不归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:“商功父 正气的人,不是要存私,却也只趁着兴头,自做自主,像心像意,那里分别是你的我的,久假不归,连 功父 也忘其所以。”⒉ 比喻迷途不返。【引】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回:“你我若不早为之计,及至他久假不归,有个一差二错,那时就难保不被公婆道出个不字来,责备你我几句。”
繁體解析: 指長期借用而不歸還。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久假而不歸,噁知其非有也。” 假(jiǎ):借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