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qghk 热度: 常用 年代: 近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联合式
解释: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。
出处: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·刘东山夸技顺城门》:“十人自来吃酒……须臾之间,狼飧虎咽,算来吃够有六七十斤肉。”
例句: 走了这半日,肚中饥饿,~吃了一回。 ★清·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五回
正音: 咽,不能读作“yīn”或“yè”。
辨形: 吞,不能写作“舌”。
辨析: 狼吞虎咽和“饥不择食”有相似之处。而狼吞虎咽偏重在外表的形体动作。但“饥不择食”偏重在饿得急了;顾不上选择食物;除吃东西外;还可形容对其他方面的迫切需要。
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;形容吃东西的样子
谜语: 最不花钱的白吃
感情: 褒义词
近义: 狼吞虎餐、饥不择食、大吃大喝、狼餐虎噬、食不甘味、风卷残云、大快朵颐
反义: 细嚼慢咽
英语: garbage down
俄语: жáдно наброситься на еду
日语: 急(いそ)いでまるのみするさま,めちゃくちゃに飲食(いんしょく)する
德语: etwas wie ein Wolf verschlingen(hastig (od. gierig) essen)
国语辞典: 狼吞虎咽[ láng tūn hǔ yàn ]⒈ 形容吃东西急猛、粗鲁的样子。也作「狼吞虎噬」、「狼吞虎咽」、「狼餐虎咽」、「狼飧虎咽」、「虎咽狼吞」。【引】《歧路灯·第四六回》:「绍闻只得陪差人吃饭,只呷了几口汤儿,看那差人狼吞虎咽的吃。」
引证解释: ⒈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。见“狼吞虎嚥”。【引】《水浒后传》第五回:“走了这半天,肚中飢馁,狼吞虎嚥喫了一回。”亦作“狼吞虎咽”。 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四回:“只见他拿筷子把蹄子一块一块夹碎,有一寸见方大小,和在饭里,不上一刻工夫,狼吞虎咽,居然吃个精光。”魏巍 《东方》第四部第十五章:“每个人都狼吞虎咽地吃了几大碗,气氛马上活跃起来。”
繁體解析: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