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gghk 热度: 常用 年代: 近代
组合: AABC式 成语结构: 偏正式
解释: 琅琅:玉石相击声,比喻响亮的读书声。指诵读熟练、顺口。也指文辞通俗,便于口诵。
出处: 清·王韬《淞隐漫录·凌波女史》:“自幼即喜识字,授以唐诗,琅琅上口。”
例句: 但在我自己有记忆的二、三岁时,她已经把唐诗绝句教我暗诵,能诵得~。 ★郭沫若《沸羹集·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》
正音: “琅”,不能读作“liáng”。
辨形: “琅”,不能写作“朗”。
用法: 偏正式;作宾语、定语、补语;含褒义。
感情: 褒义
近义: 抑扬顿挫、出口成章、字正腔圆
反义: 聱牙佶屈、诘诎聱牙、诘屈聱牙、佶屈聱牙、聱牙戟口
英语: can recite quite fluently(easy to pronounce)
国语辞典: 琅琅上口[ láng láng shàng kǒu ]⒈ 琅琅,玉石撞击声,比喻响亮的读书声。琅琅上口形容对诗文相当熟练,能顺口诵读而出。例如:「白居易的诗,不论老人或小孩都能琅琅上口。」
繁體解析: 琅琅:玉石相擊聲,比喻響亮的讀書聲。指誦讀熟練、順口。也指文辭通俗,便于口誦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