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dygd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补充式
解释: 厌:厌烦,厌倦。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。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,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。
出处: 宋·苏轼《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》诗:“旧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。”
例句: 为什么一些作品有人“~”,另一些却有人不想读第二遍呢? ★朱自清《论百读不厌》
正音: “不”,不能读作“bú”。
辨形: 厌,里面是“犬”,不是“大”。
辨析: “百”不当“一百”讲;泛指多。
用法: 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喜爱读的书或文章。
感情: 中性
近义: 手不释卷、百闻不厌
反义: 索然无味、味同嚼蜡
英语: be worth reading a hundred times
国语辞典: 百读不厌[ bǎi dú bù yàn ]⒈ 语本宋·苏轼〈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〉诗:「旧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。」形容文章写得好,百看不烦,耐人寻味。例如:「《红楼梦》是一本百读不厌的古典小说。」【反】索然无味 味同嚼蜡
引证解释: ⒈ 后因以“百读不厌”形容文章高超。【引】语出 宋 苏轼 《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》诗:“旧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。”鲁迅 《彷徨·高老夫子》:“是的,那--‘ 中国 国粹义务论’真真是要言不烦,百读不厌!”续范亭 《论诗》:“凡感人最深的语言是百读不厌的语言。”
繁體解析: 厭:厭煩,厭倦。讀一百遍也不會感到厭煩。形容詩文或書籍寫得非常好,不論讀多少遍也不感到厭倦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