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pyyb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联合式
解释: 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,义为行动准绳,廉为廉洁方正,耻为有知耻之心。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。
出处: 《管子·牧民》:“何谓维?一曰礼,二曰义,三曰廉,四曰耻。”
例句: 古之贤君必厉士气,当务求难合自重之士,以养成~之风。 ★宋·苏轼《乞录用郑侠王斿状》
正音: 义,不能读作“yí”。
辨形: 廉,不能写作“兼”。
用法: 联合式;作宾语;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
谜语: 四维
感情: 褒义词
近义: 三从四德
英语: sense of propriety,justice,honesty and honor
国语辞典: 礼义廉耻[ lǐ yì lián chǐ ]⒈ 礼,贵贱尊卑之分。义,行事之宜。廉,廉洁方正。耻,知善恶之别。礼义廉耻为古代提倡的四种道德规范,是治国的纲领。【引】《管子·牧民》:「何谓四维?一曰礼,二曰义,三曰廉,四曰耻。礼不逾节,义不自进,廉不蔽恶,耻不从枉。」⒉ 民国二十八年,教育部定礼义廉耻为全国各校共通校训。并明示礼为规规矩矩的态度,义为正正当当的行为,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别,耻是切切实实的觉悟。
引证解释: ⒈ 见“礼义廉耻”。古代提倡的四种道德规范。认为是治国之四纲。亦称“四维”。【引】《管子·牧民》:“国有四维……何谓四维?一曰礼,二曰义,三曰廉,四曰耻。礼不踰节,义不自进,廉不蔽恶,耻不从枉。”《管子·立政九败解》:“然则礼义廉耻不立,人君无以自守也。”郭沫若 《虎符》第三幕:“满嘴的礼义廉耻,一肚皮鸡鸣狗盗。”
繁體解析: 指崇禮、行義、廉潔、知恥,是古代推行的道德準則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