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drgr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偏正式
解释: 折:挫折;挠:弯曲。比喻意志坚强,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,毫不动摇退缩。
出处: 汉·蔡邕《太尉乔玄碑》:“其性庄,疾华尚朴,有百折不挠,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。”
例句: 汉阳民军总司令黄兴,系湖南长沙县人,向来主张革命,屡仆屡起,~。 ★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三回
正音: “折”,不能读作“zhē”、“shé”。
辨形: “挠”,不能写作“侥”。
辨析: 百折不挠和“不屈不挠”;都有“坚毅、不退缩”的意思。有时可以通用。不同在于:百折不挠偏重指“不动摇”;多形容意志坚强;“不屈不挠”偏重指“不屈服”;多形容斗志顽强。百折不挠还含有“受到无数次挫折”的意思;“不屈不挠”没有。
用法: 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意志坚定,坚持到底。
谜语: 越是艰苦越向前
感情: 中性
近义: 坚贞不屈、百折不回、坚忍不拔、坚韧不拔、宁为玉碎、不屈不挠、毫不气馁、不折不挠、死灰复燃、百折不屈、绝不屈服、百折不移、宁死不屈、至死不屈、坚定不移、坚持不懈
反义: 知难而退、因噎废食、半途而废、闻名丧胆、一蹶不振
英语: keep on fighting in spite of all setbacks
俄语: непреклóнный(не сворáчивать с пути)
日语: 何度挫折してもくじけない;不撓不屈(ふとうふくつ)
德语: unbeirrbar(unnachgiebig)
法语: être indomptable
故事: 东汉时期司徒长史桥玄为官清廉,刚正不阿,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同强盗作斗争,建议朝廷颁布律法杜绝绑架事件。因弹劾南阳太守盖升而辞官回乡,深得曹操的赏识,称他“有百折而不挠,临大节而不可奇之风。”
国语辞典: 百折不挠[ bǎi zhé bù náo ]⒈ 意志刚强,虽受尽挫折,仍能坚持不变,奋斗到底。汉·蔡邕〈太尉乔玄碑〉:「其性庄,疾华尚朴,有百折不挠,临大节而可不夺之风。」也作「百折不回」、「百折不挫」。【近】百折不回 百折不挫 不屈不挠 坚韧不拔 绝不屈服 【反】半途而回 知难而退 一蹶不振 因噎废食
引证解释: ⒈ 受到无数挫折都不屈服、动摇。形容意志坚强。【引】汉 蔡邕 《太尉桥公碑》:“其性疾华尚朴,有百折不挠,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。”毛泽东 《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》:“把党的方针变为群众的方针,还须要我们长期坚持的、百折不挠的、艰苦卓绝的、耐心而不怕麻烦的努力。”姚雪垠 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三十章:“咱们起义就是书上说的革命--百折不挠,血战到底。”亦省作“百折”。 明 陈汝元 《金莲记·觐圣》:“致使浮沉外职,抑且漂泊遐方;已明百折之忠,实是九重之过。”
繁體解析: 也説百摺不迴。形容意誌堅强,屢受挫摺而不屈服。漢蔡邕《太尉喬玄碑》:“有百摺不撓、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。” 撓(náo):彎曲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