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tmnq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主谓式
解释: 悚然:害怕的样子。汗毛竖起,脊梁骨发冷。形容十分恐惧。
出处: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九十七回:“秦王闻之,不觉毛骨悚然。”
例句: 黑夜一个人走在荒凉的原野上,忽而传来什么动物的叫声,令人毛骨悚然。
正音: 悚,不能读作“sù”。
辨形: 悚,不能写作“忄傯”。
辨析: 毛骨悚然和“胆战心惊”;都形容害怕、恐惧。但毛骨悚然语气重;并可用来形容非常冷;“胆战心惊”不用来形容冷;可表示内心的害怕和恐惧。
用法: 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十分恐惧
感情: 贬义词
近义: 胆寒发竖、胆战心惊、不寒而栗、惊心动魄、骨寒毛竖、毛骨竦然、心惊肉跳、毛发耸然、毛骨耸然、心惊胆跳
反义: 镇定自若、无所畏惧、面不改容、面无惧色
英语: absolutely terrified
俄语: волосы дыбом встáли
日语: 艖(み)の毛もよだつ
德语: vor Angst eine Gǎnsehaut bekommen(jm stehen die Haare zu Berge)
国语辞典: 毛骨悚然[ máo gǔ sǒng rán ]⒈ 形容极端惊惧害怕。也作「毛骨竦然」、「毛骨耸然」、「毛发悚然」。【引】《西游记·第一〇回》:「龙王见说,心惊胆战,毛骨悚然。」《儒林外史·第二五回》:「几句说的两个书办毛骨悚然,一场没趣,扯了一个淡,罢了。」【近】不寒而栗 胆战心惊 心惊胆跳 【反】面不改容 无所畏惧
引证解释: ⒈ 身上汗毛竖起,脊梁骨发冷。极言吃惊和恐惧。【引】《三国演义》第二二回:“左右将此檄传进, 操 见之,毛骨悚然,出了一身冷汗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五八回:“那獮猴毛骨悚然,料着难脱,即忙摇身一变,变作个蜜蜂儿。”冯德英 《苦菜花》第十一章:“转眼间,这堂堂的大客厅,就变成一个齐备的刑事房,令人毛骨悚然,不寒而栗。”
繁體解析: 形容人碰到陰森或凄慘的景象時極端害怕的感覺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