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utgu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主谓式
解释: 遂:通“随”,顺从。原为医学病症名,指半边身体不能随意转动。有时比喻诗文部分好,部分不好,不够匀称。
出处: 汉·张仲景《金匮要略·中风历节》:“无风之为病,当半身不遂,或但臂不遂者,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。”
例句: 蒋百里在宜山的南边路上,汽车坏了,他受了一下子凉,就有一点~的样子。 ★冯玉祥《我所认识的蒋介石》第三十一章
正音: “遂”,不能读作“suì”。
辨形: “遂”,不能写作“逐”。
用法: 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人患病,半身瘫痪。
感情: 中性
近义: 生龙活虎、八面玲珑、半身不摄
反义: 生龙活虎、八面玲珑、身强体壮
英语: hemiplegia(paralysis of half one's body)
俄语: гемипаралич(односторóнний паралич)
日语: 半艖不遂(はんしんふずい)
德语: halbseitig gelǎhmt(Hemiplegie)
法语: hémiplégie
国语辞典: 半身不遂[ bàn shēn bù suí ]⒈ 身体一侧麻痺瘫痪失去自主的能力,多属中风或脊椎受损的后遗症。【近】疯瘫病
引证解释: ⒈ 病名。半身瘫痪,多由脑内出血所引起。【引】唐 陈子昂 《为义兴公陈请终丧第二表》:“半身不遂,手节拘急;行步饮食,须人扶助。”杨朔 《桃树园》:“石老海 病的有年数了,半身不遂,两条腿瘦得就象那干巴树枝,瘫在炕上不能动弹。”
繁體解析: 即“偏癱”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