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pmpl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偏正式
解释: 走进到处是宝物的山里,却空手出来。比喻根据条件,本来应该有丰富的收获,却一无所得(多指求知)。
出处: 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·离世间品》:“如人无手,虽至宝山,终无所得。”
例句: 海外有两句口号道刘好:“若临歧舌不知韵,如入宝山空手回。” ★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二十八回
正音: “空”,不能读作“kòng”。
辨形: 宝,下部是“玉”,不是“王”。
用法: 偏正式;作定语;比喻置身好的环境却一无所获。
感情: 中性
近义: 一无所得、一无所获
反义: 满载而归
英语: unable to benefit from a visit to a great master
国语辞典: 宝山空回[ bǎo shān kōng huí ]⒈ 进入充满珍宝的山却空手而回。比喻机会虽好,却毫无收获。也作「空入宝山」。例如:「读书须有要领,否则宝山空回,也只是枉然罢了。」【近】一无所得 一无所获 【反】满载而归
引证解释: ⒈ 喻指置身良好环境,却空无所得。【引】语本《心地观经·离世间品》:“如人无手,虽至宝山,终无所得。”元 杨暹 《刘行首》第一折:“似此不肯度脱呵,弟子怎了也!正是遇仙不成道,如到宝山空手回。”《镜花缘》第二八回:“海外有两句口号道得好:若临歧舌不知韵,如入宝山空手回。”
繁體解析: 走進到處是寶物的山裏,卻空手齣來。比喻根據條件,本來應該有豐富的收獲,卻一無所得(多指求知)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