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柱求奸
破柱求奸    繁体:破柱求奸

拼音:pò zhù qiú jiān  注音:ㄆㄛˋ ㄓㄨˋ ㄑ一ㄡˊ ㄐ一ㄢ
分类:P | 收藏:0 | 评论: | 更新:2021-04-19 20:44:36 | 人气:0
为不畏权贵,搜索坏人,以正国法的典故。

免费阅读 打赏作者

破柱求奸

五笔:    dsfv    热度:    生僻    年代:    古代

组合:        成语结构:    补充式

解释:    为不畏权贵,搜索坏人,以正国法的典故。

出处:    《后汉书·党锢传·李膺》:“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,贪残无道,至乃杀孕妇,闻膺厉威严,惧罪逃还京师,因匿兄让弟舍,藏于合柱中。膺知其状,率将吏卒破柱取朔,付洛阳狱。受辞毕,即杀之。”

例句:    如或纶言既降,丹慊莫从,则当~,碎首请事。死而后已,义不苟然。 ★唐·元稹《代李中丞谢官表》

用法:    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感情:    褒义词

故事:    汉朝时期,权臣张让的弟弟张朔担任野王令,贫残无道,甚至还杀害孕妇,他听说李膺执法威严,就逃回京师,就藏到张让家的合柱中。李膺听说后,立即带领官吏与士卒到张让家,劈开柱子抓取张朔,投入洛阳监狱,上报皇帝后,立即将其正法。

引证解释:    ⒈  《后汉书·党锢传·李膺》:“时 张让 弟 朔 为 野王 令,贪残无道,至乃杀孕妇,闻 膺 厉威严,惧罪逃还京师,因匿兄 让 弟舍,藏於合柱中。【引】膺 知其状,率将吏卒破柱取 朔,付 洛阳 狱。受辞毕,即杀之。”后以“破柱求姦”为不畏权贵,搜索坏人,以正国法的典故。 唐 元稹 《代李中丞谢官表》:“如或纶言既降,丹慊莫从,则当破柱求姦,碎首请事。死而后已,义不苟然。”《旧唐书·毕构传》:“睿宗 闻而善之,璽书劳曰:‘……览卿前后执奏,何异破柱求姦?’”亦省作“破柱”。 宋 司马光 《送聂之美摄尉韦城》诗:“官曹大儿戏,弓槊小军行。破柱飜偷窟,倾林索盗赃。”

繁體解析:    爲不畏權貴,搜索壞人,以正國法的典故。

上一篇:破竹之势

下一篇:魄荡魂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