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rqmf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补充式
解释: 上气不接下气,狼狈不堪。形容十分荒张或恼怒。
出处: 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六十七回:“水军头领棹船接济军马,陆续过渡,只见一个人气急败坏跑将来。”
例句: (1)看他这样气急败坏的神情,一定又发生什么事情了。 (2)他见别人超过自己,就气急败坏地大骂起来。
正音: 急,不能读作“jī”。
辨形: 坏,不能写作“怀”。
辨析: 气急败坏与“暴跳如雷”有别:气急败坏偏重在慌张、羞恼;作状语时;常以“跑”、“跳”等跟“走”相类的动词为中心词;“暴跳如雷”偏重在急怒、暴躁;作状语时;常以“叫”、“骂”等跟发音有关的动词为中心词。
用法: 补充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贬义
谜语: 斗败的公鸡直喘气
感情: 贬义词
近义: 感情用事、恼羞成怒、暴跳如雷、大发雷霆
反义: 平心静气、和颜悦色、少安毋躁、心平气和
英语: fuming with rage
俄语: беситься со зиости
日语: 周章(しゅうしょう)ろうばいしているさま,あわててふためく
德语: auβer Atem sein(gereizt und aufgebracht)
国语辞典: 气急败坏[ qì jí bài huài ]⒈ 上气不接下气,狼狈不堪的样子。常用以形容慌张或恼怒的样子。也作「气急败丧」。【引】《水浒传·第六七回》:「只见一个人气急败坏跑将来。」《精忠岳传·第七一回》:「忽见那些逃回军士,气急败坏,跑回营来。」
引证解释: ⒈ 上气不接下气,狼狈不堪。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。【引】《水浒传》第五回:“只见数个小嘍罗气急败坏,走到山寨里叫道:‘苦也!苦也!’大头领连忙问道:‘有什么事,慌做一团?’”《说岳全传》第七一回:“忽见那些逃回军士,气急败坏,跑回营来。”鲁迅 《故事新编·采薇》:“约摸有烙十张饼的时候,这才气急败坏的跑回来,鼻子冻得通红,嘴里一阵一阵的喷着白蒸气。”
繁體解析: 上氣不接下氣,狼狽不堪,形容十分慌張或惱怒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