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dxbw 热度: 常用 年代: 近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联合式
解释: 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。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,混为一谈。
出处: 鲁迅《坟·人之历史》:“揣古希腊哲人,似不无微知此意者,而厥后则牵强附会之说大行。”
例句: 揣古希腊哲人,似不无微知此意者,而厥后则牵强附会之说大行。(鲁迅《坟 人之历史》)
正音: 强,不能读作“qiánɡ”。
辨形: 附,不能写作“咐”。
辨析: 牵强附会与“穿凿附会”有别:牵强附会侧重于表示把不相关联的事拉在一起十分勉强;“穿凿附会”侧重于表示硬要把讲不通的讲通。
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贬义
谜语: 牵大虫去赴会
歇后语: 指驴说骡子
感情: 贬义词
近义: 穿凿附会、妄生穿凿、生拉硬扯、蚕绩蟹匡
反义: 顺理成章、合情合理、言必有据、天造地设
英语: give a strained interpretation
俄语: притянуть за волосы
日语: 無理(むり)なこじつけ
德语: an den Haaren herbeigezogen sein
国语辞典: 牵强附会[ qiān qiǎng fù huì ]⒈ 硬把不相干的事物凑合在一起,勉强比附。【引】《孽海花·第一一回》:「后儒牵强附会,费尽心思,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。」
引证解释: ⒈ 生拉硬扯,把不相关或关系不大的事物凑合在一起。【引】《孽海花》第十一回:“后儒牵强附会,费尽心思,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。”马南邨 《燕山夜话·两座庙的兴废》:“民间流传的 杨 家将故事本身,有许多牵强附会,不合历史事实。”
繁體解析: 把關繫不大的事物勉强地扯在一起;勉强比附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