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庭之哭
秦庭之哭    繁体:秦庭之哭

拼音:qín tíng zhī kū  注音:ㄑ一ㄣˊ ㄊ一ㄥˊ ㄓ ㄎㄨ
分类:Q | 收藏:0 | 评论: | 更新:2021-04-19 20:44:36 | 人气:0
原指向别国请求救兵。后也指哀求别人救助。

免费阅读 打赏作者

秦庭之哭

五笔:    dypk    热度:    不详    年代:    古代

组合:        成语结构:    偏正式

解释:    原指向别国请求救兵。后也指哀求别人救助。

出处:    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“申包胥如秦乞师,……立依于庭墙而哭,日夜不绝声,勺饮不入口,七日。秦哀公为之赋《无衣》,九顿首而坐。秦师乃出。”

例句:    我只能用下策,派人向绵竹 ★刘宇亮)作~。 ★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二十三章

用法:    偏正式;作宾语;比喻乞求别人援救。

感情:    中性

近义:    包胥之哭

故事:    春秋时期,诸侯混战,吴国进攻楚国,楚国大败。楚国大臣申包胥前往秦国求救,秦哀公举棋不定,迟迟不发兵救楚。申包胥“立依于庭墙而哭,日夜不绝声,勺饮不入口。”哭了七天七夜,秦哀公深受感动,就答应出兵救援楚国。

国语辞典:    秦庭之哭[ qín tíng zhī kū ]⒈  春秋时,吴国入侵楚国,楚臣申包胥向秦国乞援,在秦国朝廷倚墙而哭,历七日夜,终于感动秦君出兵救援。见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。后用以指向异国哀求救援,或哀求别人帮助。【引】北周·庾信〈哀江南赋〉:「鬼同曹社之谋,人有秦庭之哭。」

引证解释:    ⒈  春秋 时, 吴国 进攻 楚国,楚 臣 申包胥 奉命到 秦国 求援,在 秦 庭倚墙而哭,历七日夜哭声不绝, 秦王 遂出兵援 楚。见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。后用为乞求别人援救之典。【引】北周 庾信 《哀江南赋》:“鬼同 曹 社之谋,人有 秦 庭之哭。”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禽侠》:“三年而巢不移,则报仇之计已决;三日不返,其去作 秦 庭之哭可知矣。”姚雪垠 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三二章:“卢象升 沉默一阵,叹口气说:‘ 伯祥,你的主意虽是上策,但我实不能用,我只能用下策,派人向 绵竹 作 秦 庭之哭。’”

繁體解析:    原指嚮彆國請求救兵。後也指哀求彆人救助。

上一篇:秦失其鹿

下一篇:秦越肥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