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vova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ABAC式 成语结构: 联合式
解释: 荼:茅草的白花。象火那样红,象荼那样白。原比喻军容之盛。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,气氛热烈。
出处: 《国语·吴语》:“万人以为方阵,皆白裳,白旗,素甲,白羽之缯,望之如荼。……左军亦如之,皆赤裳,赤,丹甲,朱羽之缯,望之如火。”
例句: 过了两年“五四运动”发生了。报纸上的~的记载唤醒了他的被忘却了的青春。 ★巴金《家》六
正音: 荼,不能读作“chá”。
辨形: 荼,不能写作“茶”。
辨析: 见“热火朝天”。
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
感情: 褒义词
近义: 方兴未艾、热火朝天、汹涌澎拜、繁荣昌盛、风起云涌、热热闹闹、如日中天、轰轰烈烈
反义: 冷冷清清、世风日下、大势已去、无声无息、危在旦夕、悄然无声、死气沉沉
英语: grow vigorously
俄语: пламенный(в самом разгаре)
日语: 盛(さか)んなさま,熱烈(ねつれつ)なさま
德语: mit lodernder Begeisterung(stürmisch)
法语: comme des flammes qui font rage(battre son plein)
故事: 如火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,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、鲁国和齐国,雄心勃勃,又继续向西北进军,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。 可正在这个时候,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。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(苏州),又派人马占据淮河,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。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,他非常震惊,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。大家说,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,还会两头挨打;如果能打败晋国,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,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。 大主意已经拿定,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。考虑再三,决定出奇制胜。 一天傍晚,吴王下达了命令。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,马也喂足了草料。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。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,共摆三个方阵。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。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。每十行,也就是一千人,由一个大夫负责。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。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,白衣服,白旗帜,白弓箭,由吴王自己掌握,称为中军;左边的方阵,红盔红甲、红衣服、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;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。半夜出发,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。天色刚刚显出亮色,吴军鼓声大作,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。 晋军从梦中醒来,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,简直都惊呆了:那白色方阵,“望之如荼”——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;那红色方阵,“望之如火”——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;而那黑色的方阵,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。 故事出自《国语·吴语》。成语“如火如荼”,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,气势之盛。
国语辞典: 如火如荼[ rú huǒ rú tú ]⒈ 比喻军容壮盛浩大。参见「如荼如火」条。后亦形容气势或气氛等的蓬勃、热烈。【引】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·第五八回》:「如火如荼,军容何盛。」《老残游记·第一一回》:「钩连上些人家的败类子弟,一发做得如火如荼。」【近】风起云涌 汹涌澎拜
引证解释: ⒈ 后以“如火如荼”形容旺盛、热烈。【引】《国语·吴语》:“万人以为方阵,皆白裳、白旂、素甲、白羽之矰,望之如荼……左军亦如之,皆赤裳、赤旟、丹甲、朱羽之矰,望之如火。”清 宣鼎 《夜雨秋灯录·一度风流千贯钱》:“观剧者,如火如荼,几几乎万人空巷鬭新妆也。”鲁迅 《集外集·斯巴达之魂》:“睁目四顾,惟见如火如荼之敌军先锋队,挟三倍之势,潮鸣电掣以阵于 斯巴达 军后。”巴金 《家》六:“报纸上的如火如荼的记载唤醒了他的被忘却了的青春。”
繁體解析: 《國語·吳語》:“…望之如荼…望之如火。” 像火那樣紅,像荼那樣白。原形容軍容之盛。後用來形容氣勢旺盛或熱烈。荼(tú):一種茅草的白花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