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smgn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联合式
解释: 本:本原。末:末流。比喻事物同一本原,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。
出处: 魏·曹丕《典论·论文》:“夫文,本同而末异。”
例句: 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或本同末异;或两文皆欠,不可偏信一隅也。”
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指大致相同。
感情: 中性
近义: 大同小异
反义: 天壤之别
国语辞典: 本同末异[ běn tóng mò yì ]⒈ 基本道理相同,但在外表、细节上则有不同的地方。【引】《文选·曹丕·典论论文》:「夫文,本同而末异,盖奏议宜雅,书论宜理,铭诔尚实,诗赋欲丽。」《文选·卢谌·赠刘琨诗》:「盖本同末异,杨朱兴哀;始素终玄,墨翟垂涕。」
引证解释: ⒈ 开头或本源相同而末后或结果不同。【引】《文选·卢谌<赠刘琨一首并书>》:“盖本同末异, 杨朱 兴叹;始素终玄, 墨翟 垂涕。”李周翰 注:“杨朱 见歧路乃叹曰:‘本同末异,人亦当然。’”唐 刘禹锡 《祭兴元李司空文》:“甸服同邑,明庭比肩……一持化权,一謫海壖。本同末异,如矢别弦。”《新唐书·吕才传》:“且 黄帝 时独 姬姜 数姓耳,后世赐族者寖多……至因官命氏,因邑赐族,本同末异,叵为配宫商哉。”⒉ 根本上相同,末节上不同。【引】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校定书籍,亦何容易……或彼以为非,此以为是;或本同末异;或两文皆欠,不可偏信一隅也。”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