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dlgn 热度: 一般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联合式
解释: 使国家受辱,人民遭殃。亦作“辱国殄民”。
出处: 《古今小说·木绵庵郑虎臣报冤》:“韩侂胄居相位一十四年,陷害了赵愚丞相,罢黜道学诸臣,轻开边衅,辱国殃民。”
例句: 夷人放肆,无恶不作,皆由官无血性,恬不识羞,以致~。 ★郭沫若主编《中国近代史》第一章
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
感情: 褒义词
近义: 辱国殄民
引证解释: ⒈ 谓使国家受辱,人民遭殃。【引】《古今小说·木绵庵郑虎臣报冤》:“韩侂胄 居相位一十四年,陷害了 赵汝愚 丞相,罢黜道学诸臣,轻开边衅,辱国殃民。”清 洪楝园 《警黄钟》第七出:“这两个贼子卖国偷生,甘心降敌,不肯练兵,临阵被虏,辱国殃民。”郭沫若 主编《中国近代史稿》第一章:“夷人放肆,无恶不作,皆由官无血性,恬不识羞,以致辱国殃民。”亦作“辱国殄民”。 明 刘基 《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齐人宋人陈人伐我西鄙》:“他日西鄙之伐,辱国殄民,果谁之所致乎!”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