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dfpy 热度: 一般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偏正式
解释: 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。
出处: 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昔者曾子处费,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,人告曾子母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曾子母曰:‘吾子不杀人。’织自若。有顷焉,人又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尚织自若。顷之,一人又告之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惧……”
例句: 海内不知其过,众庶未闻其毁,卒遇~,横被诬罔之谗,家属杜门,葬不归墓,怨隙并兴,宗亲怖栗。 ★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
用法: 作宾语、主语;指流言。
感情: 中性
近义: 三夫之对
故事: 春秋时期,费地有一个与曾参同名的人在外杀了人,有好事者跑到曾参的母亲那里说:“曾参杀了人。”曾母回答说:“我儿不会杀人。”照常织布。没多久又有两人跑来误传曾参杀了人,这时曾母害怕,就投杼逾墙而走。
引证解释: ⒈ 亦作“三夫之对”。【引】语本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昔者 曾子 处 费,费 人有与 曾子 同名族者而杀人,人告 曾子 母曰:‘ 曾参 杀人。’ 曾子 母曰:‘吾子不杀人。’织自若。有顷焉,人又曰:‘ 曾参 杀人。’其母尚织自若。顷之,一人又告之曰:‘ 曾参 杀人。’其母惧,投杼踰墙而走。”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海内不知其过,众庶未闻其毁,卒遇三夫之言,横被诬罔之谗,家属杜门,葬不归墓,怨隙并兴,宗亲怖慄。”《晋书·王濬传》:“今臣之信行,未若 曾参 之著;而谗构沸腾,非徒三夫之对,外内扇助,为二五之应。”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