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ldkj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主谓式
解释: 蜀:四川省的简称;吠:狗叫。原意是四川多雨,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,出太阳就要叫。比喻少见多怪。
出处: 唐·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“屈子赋曰:‘邑犬群吠,吠所怪也。’仆往闻庸、蜀之南,恒雨少日,日出则犬吠。”
例句: 李劼人《天魔舞》第24章:“古人说蜀犬吠日。蜀就是川西,而且是成都平原。”
用法: 主谓式;作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感情: 贬义
近义: 辽东豕、少见多怪、桑中生李、孤陋寡闻、吴牛喘月、蝉不知雪、大惊小怪、辽东之豕
英语: in Sichuan dogs bark at the sun (an ignorant person makes a fuss about something which he alone finds strange)
俄语: удивляться сáмыми обыкновенными вещáми
故事: 唐朝散文家柳宗元因王叔文失势而被贬到湖南永州当司马,他在永州期间收到韦中立的拜师信,非常感动。他立即回信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表达一个观点:少见多怪是常有的事情,就像蜀犬吠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
国语辞典: 蜀犬吠日[ shǔ quǎn fèi rì ]⒈ 四川多云雾,偶而太阳破云而出,不常见到太阳的蜀犬,竟受惊吓而向日狂吠。语本唐·岑参〈招北客文〉:「终年霖霪,时复日出,狺狺诸犬,向天吠日。」后用以比喻少见多怪。【引】《幼学琼林·卷一·天文类》:「蜀犬吠日,比人所见甚稀。」
引证解释: ⒈ 后常以“蜀犬吠日”比喻少见多怪。【引】语本 唐 柳宗元 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“屈子 赋曰:‘邑犬羣吠,吠所怪也。’僕往闻 庸 蜀 之南,恒雨少日,日出则犬吠。”清 薛雪 《一瓢诗话》:“姚辱庵 批 李奉礼 矮人观场, 刘会孟 訾 杜工部 蜀 犬吠日。”李劼人 《天魔舞》第二四章:“古人说 蜀 犬吠日, 蜀 就是 川西,而且是 成都平原。成都平原 上的狗,一看见太阳,便奇怪的吠起来。”
繁體解析: 唐柳宗元《答韋中立論師道書》:“屈子賦曰:‘邑犬群吠,吠所怪也。’僕往聞庸、蜀之南,恆雨少日,日齣則犬吠。” 後用“蜀犬吠日”比喻少見多怪。吠:狗叫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