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uufr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连动式
解释: 却:停止;却扫:不再清扫车迹,意指谢客。关上大门,扫除车迹。指闭门谢客,不和外界往来。
出处: 汉·应劭《《风俗通义·十反》:“蜀郡太守刘胜季陵去官在家,闭门却扫。”
例句: 宋·苏轼《黄州安国寺记》:“舍馆粗定,衣食稍给,闭门却扫,收召魂魄。”
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不和外界往来。
感情: 中性
近义: 闭门谢客
英语: live in complete seclusion(sport one's(the) oak)
国语辞典: 闭门却扫[ bì mén què sǎo ]⒈ 不与人交往。唐·骆宾王〈上兖州张司马启〉:「方却闭门却扫,养拙以终年,幽遁凿坏,甘贫而卒岁。」也作「杜门却扫」、「关门却扫」、「阖门却扫」。【近】闭门谢客
引证解释: ⒈ 关上大门,不打扫庭院路径。意为谢绝应酬,不与亲友往来。【引】汉 应劭 《风俗通·十反·蜀郡太守颍川刘胜》:“蜀郡 太守 潁川 刘胜 季陵,去官在家,闭门却扫。”《陈书·沉炯传》:“炯 以母老在东,恆思归国,恐 魏 人爱其文才而留之,恆闭门却扫,无所交游。”宋 苏轼 《黄州安国寺记》:“舍馆粗定,衣食稍给,闭门却扫,收召魂魄。”亦作“闭关却扫”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恨赋》:“至乃 敬通 见抵,罢归田里,闭关却扫,塞门不仕。”《旧唐书·赵光逢传》:“光逢 移疾,退居 洛阳,闭关却扫六七年。”亦省作“闭扫”。 《南史·王亮传》:“屏居闭扫,不通宾客。”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