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ggpn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主谓式
解释: 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,不宜拖延。
出处: 元·贾仲名《萧淑兰》第四的:“事不宜迟,收拾了便令媒人速去。”
例句: (1)时机很要紧,事不宜迟,我们要立刻动手办。 (2)为了赶在敌人前面,部队必须立即出发,事不宜迟!
正音: “迟”,不能读作“cí”。
辨形: “宜”,不能写作“谊”。
辨析: 事不宜迟和“当务之急”都可表示“事情不可拖延”;但事不宜迟偏重于“迟”;强调事情不能拖延;而“当务之急”偏重于“急”;强调事情急需处理。事不宜迟没有“当务之急”语气重。
用法: 主谓式;作谓语;含褒义。
感情: 褒义
近义: 兵贵神速、时不我待、当务之急、趁热打铁、刻不容缓、燃眉之急
反义: 旷日持久、来日方长
英语: no time to lose in doing the job(Delay always brings danger.)
俄语: медлить нельзя
日语: 事(こと)はぐずぐずしておれない
国语辞典: 事不宜迟[ shì bù yí chí ]⒈ 事情急迫须立刻处理,不应拖延。【引】《三国演义·第六〇回》:「此非统之谋;是法孝直得张松密书,言事不宜迟,只在早晚当图之。」《文明小史·第三三回》:「事不宜迟,明天就把这桩公事发出去罢。」
引证解释: ⒈ 谓事情急迫,须抓紧快做。【引】元 贾仲名 《萧淑兰》第四折:“事不宜迟,收拾了便令媒人速去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一〇四回:“事不宜迟,快收拾细软等物,都到那里入伙,方避得大祸。”梁斌 《播火记》第一卷一:“姑娘,事不宜迟,快走!快走!”
繁體解析: 事情要抓緊時機快做,不宜拖延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