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ggdf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主谓式
解释: 事实与愿望相反。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。
出处: 三国魏·嵇康《幽愤》诗:“事与愿违,遘兹淹留。”
例句: 不料后来~,现在这点局面小得很,应酬不开! ★茅盾《子夜》十六
正音: “与”,不能读作“yǔ”、“yù”。
辨形: “与”,不能写作“于”。
辨析: 事与愿违和“适得其反”都表示“事情的结果与愿望相反”;但事与愿违偏重于“与愿违”;强调人的感情;而“适得其反”偏重于“得其反”;强调结果相反。
用法: 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谜语: 欲盖反损
感情: 贬义
近义: 适得其反、救经引足、壮志未酬、大失所望
反义: 天从人愿、如愿以偿、吉祥如意、得心应手、万事亨通、称心如意、从心所欲、径情直遂、称心满意
英语: be contrary to what one expects
俄语: оракты идут вразрéз с желанием
日语: 事のなりゆきが希望(きぼう)通(どお)りにならない
德语: die Dinge laufen nicht wunschgemǎβ
法语: la réalité ne répond pas aux espérances
国语辞典: 事与愿违[ shì yǔ yuàn wéi ]⒈ 事实和愿望相违背。【引】《文选·嵇康·幽愤诗》:「事与愿违,遘兹淹留。」《文选·卢谌·赠刘琨诗》:「事与愿违,当忝外役。」【反】称心如意 如愿以偿 从心所欲
引证解释: ⒈ 事实与愿望相违背。【引】三国 魏 嵇康 《幽愤》诗:“嗟我愤叹,曾莫能儔。事与愿违,遘兹淹留。”明 方孝孺 《祭外舅郑公》:“公屡言归,志輒不遂……岂不顾家,事与愿违。”马南邨 《燕山夜话·谈“养生学”》:“修炼成仙本是道家的想法……但其结果总不免事与愿违。”
繁體解析: 事情的發展與願望相反。晉嵇康《幽憤》詩:“事與願違,遘茲淹留。”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