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pdgm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偏正式
解释: 指不注意,不重视,睁着眼却没看见。也指不理睬,看见了当作没看见。
出处: 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”
例句: (1)他对周围的一切都视而不见,一脸茫然地走下了楼梯。 (2)对于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坏人、坏事,我们绝不能视而不见。
正音: “不”,不能读作“bù”;“见”,不能读作“xiàn”。
辨析: 视而不见和“熟视无睹”;都有“看见就像没看见一样”的意思。但视而不见偏重在“不注意、不用心”;看到了只当没看见;或装作没看见;“熟视无睹”偏重在“漫不经心”;不放在心上。两者常可通用。
用法: 紧缩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谜语: 示
歇后语: 瞎子看戏
感情: 贬义
近义: 视若无睹、漠不关心、置若罔闻、置之不闻、熟视无睹、习以为常、有眼无珠、听而不闻、熟若无睹、闭目塞听、有眼不识泰山、漫不经心、充耳不闻
反义: 引人注目、过目不忘
英语: look without seeing
俄语: закрывать глаза на
日语: 重視(じゅうし)しない。みれども何もみえず
德语: über etwas hinwegsehen(die Augen vor etwas verschlieβen)
国语辞典: 视而不见[ shì ér bù jiàn ]⒈ 虽然看到,但因心不在焉,好像没有看到一样。形容漠视,不关心。也作「视若无睹」。【引】《礼记·大学》:「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」【近】置若罔闻 视若无睹 熟视无睹
引证解释: ⒈ 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。形容不关心,不注意。【引】唐 韩愈 《明水赋》:“视而不见,谓合道於希夷;挹之则盈,方同功於造化。”
繁體解析: 看到了,没有引起註意或當作没看見。指不註意或不重視。《禮記·大學》:“心不在焉,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食而不知其味。”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