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ttar 热度: 常用 年代: 近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动宾式
解释: 适:正,恰好。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。
出处: 清·魏源《筹海篇·议守上》:“今议防堵者,莫不曰:‘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,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。’不知此适得其反也。”
例句: 不知道重视干部,爱护干部,而对于一般同事却要求全责备,在事实上也将~。 ★邹韬奋《〈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〉弁言》
正音: “其”,不能读作“qī”。
辨形: “其”,不能写作“齐”。
辨析: 适得其反与“事与愿违”有别:适得其反侧重于形容客观结果;“事与愿违”侧重于形容主观感受。
用法: 动宾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谜语: 刻印章
感情: 贬义
近义: 背道而驰、画蛇添足、拔苗助长、欲速不达、负薪救火、相背而行、事与愿违、抱薪救火、欲盖弥彰、揠苗助长
反义: 称心如意、尽如人意、天从人愿、如愿以偿
英语: get just the opposite
俄语: как раз наоборот
日语: ちょうど反対の結果を得る
故事: 春秋末年,晋国卿士赵鞅是一个不肯荼毒生灵的慈善家,每逢新年,他将百姓进献给他的斑鸠放生,然后重赏献斑鸠的人。有人说他这样做使更多的斑鸠遭到捕杀,劳民伤财。赵简子认为此话很有道理,下令禁止捕捉斑鸠与放生了。
国语辞典: 适得其反[ shì dé qí fǎn ]⒈ 结果与原先的期望恰好相反。例如:「他这样任性而为,只会适得其反,得不到大家的谅解。」【近】事与愿违 【反】称心如意 如愿以偿
引证解释: ⒈ 谓恰恰得到相反的结果。【引】清 魏源 《筹海篇·议守上》:“今议防堵者,莫不曰:‘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,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。’不知此适得其反也。”鲁迅 《华盖集·这个与那个(二)》:“既然十之九不是好东西,则被捧而后,那结果便自然和捧者的希望适得其反了。”邹韬奋 《<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>弁言》:“不知道重视干部,爱护干部,而对于一般同事却要求全责备,在事实上也将适得其反。”亦作“适居其反”。 李大钊 《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》:“这都是大错特错,唯物史观及于人生的影响乃适居其反。”
繁體解析: 結果跟希望正好相反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