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rkfr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主谓式
解释: 措:安放。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。形容举动慌张,或无法应付。
出处: 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刑罚不中,则民无所措手足。”
例句: 正忧疑不定,忽报宋兵到了,惊得~。 ★清·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十二回
正音: “足”,不能读作“zhú”。
辨形: “措”,不能写作“错”。
辨析: 手足无措与“不知所措”有别:手足无措侧重于形容举动慌乱;“不知所措”侧重于形容神情紧张;没有主意。
用法: 主谓式;作谓语、状语、补语;含贬义。
感情: 贬义
近义: 如坐针毡、束手无策、狼狈不堪、措手不及、不知所措、惊惶失措、一筹莫展、七手八脚、小手小脚、猝不及防、不知所错、计无所出、焦头烂额、面无人色、胆颤心惊、惊慌失措、手忙脚乱、举止失措
反义: 不动声色、措置裕如、神色自若、处之泰然、从容不迫、满不在乎、慢条斯理、指挥若定、神色自诺、镇定自若、泰然自若
英语: at a loss what to do
俄语: прийти в смятение
日语: 手も足もでない,周章狼狽(しゅうしょうろうばい)である
德语: weder aus noch ein wissen(fassungslos)
国语辞典: 手足无措[ shǒu zú wú cuò ]⒈ 手脚无处安放。语本形容举止慌乱,没有主意,不知如何是好。也作「莫措手足」、「手脚无措」、「手足失措」。【引】《论语·子路》:「刑罚不中,则民无所错手足。」《陈书·卷六·后主本纪》:「自画冠既息,刻吏斯起,法令滋章,手足无措。」《三国演义·第六七回》:「孙权纵马上桥,桥南已折丈余,并无一片板。孙权惊得手足无措。」【近】惊慌失措 束手无策 【反】泰然自若 从容不迫
引证解释: ⒈ 后亦用以形容临事慌张,不知如何是好。【引】语出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刑罚不中,则民无所措手足。”《礼记·仲尼燕居》:“若无礼,则手足无所措,耳目无所加,进退揖让无所制。”《陈书·后主纪》:“自画冠既息,刻吏斯起,法令滋章,手足无措。”《警世通言·玉堂春落难逢夫》:“急得家人 王定 手足无措,三回五次催他回去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九六回:“那人先自唬的手足无措,见这般势派,知道难逃公道。”许地山 《女儿心》:“听说一两日间民军便要进城,住在城里的旗人更吓得手足无措。”
繁體解析: 形容舉動慌亂或没有辦法應付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