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npmn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主谓式
解释: 司空:古代官名。指某事常见,不足为奇。
出处: 唐·孟棨《本事诗·情感》载刘禹锡诗:“司空见惯浑闲事,断尽江南刺史肠。”
例句: “帝国主义”这种字样,在现今已是~了,但在当年却几乎是一种讳名。 ★郭沫若《革命春秋·创造十年续篇》
正音: “空”,不能读作“kòng”。
辨形: “惯”,不能写作“贯”。
辨析: 司空见惯和“习以为常”都有“看惯了;不感到奇怪”之意。但司空见惯多用于书面语;“习以为常”多用于口语。
用法: 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形容常见的东西。
谜语: 天文学家观星斗
歇后语: 眼皮底下放东西
感情: 中性
近义: 不足为奇、层见迭出、见怪不怪、不以为奇、多如牛毛、无独有偶、司空眼惯、不乏先例、见惯不惊、层出不穷、见惯司空、熟视无睹、屡见不鲜、习以为常、家常便饭、数见不鲜
反义: 晴空霹雳、独步一时、前所未有、与众不同、触目惊心、旷古未闻、天下无双、独一无二、前无古人、闻所未闻、千载一会、怵目惊心、盖世无双、千载难逢、晴天霹雳、百年不遇、鲜为人知、旷古奇闻、千载难遇、千载一遇、少见多怪、见所未见、旷古未有、离奇古怪、绝无仅有、大惊小怪
英语: a matter of common occurrence
俄语: дело привычное(присмотреться)
日语: 見(み)なれて珍しくない
德语: nichts Auβergewǒhnliches sein(keine Seltenheit)
法语: chose courante
故事: 唐朝的时候,有一个吟诗和作文章都很出色的人,名叫刘禹锡,他中了进士后,便在京做监察御史;因为他的名放荡不羁的性格,在京中受人排挤,被贬做苏州刺史。就在苏州刺史的任内,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,因仰慕刘禹锡的闻名,邀请他饮酒,并请了几个歌妓来在席上作陪。在饮酒间,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,便做了这样的一首诗:“高髻云鬓新样,春风一曲杜韦娘,司空见惯浑闲事,断尽苏州刺史肠。”“司空见惯”这句成语,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得来的。这首诗中所用的司空两个字,是唐代一种官职的名称,相等于清代的尚书。从刘禹锡的诗来看,整句成语的意思,就是指李司空对这样的事情,已经见惯,不觉得奇怪了。这是一句很常用的成语,但有很多人仍会把它错用,因为寻常的事情,如果是发生的很自然,便不可以引用这句成语。如早晨的时候,太阳从东方出来,到黄昏的时候,太阳便在西方没落,这样便不能说“司空见惯”。有些事情发生的很偶然,而又常常会听到的,此方在大都市街道上夹往的车辆,平常都是很安全地来往看,但很多时候,常会发生意外,不是辗伤了人,便是碰伤了车,这样的事情,我们看多了,则用“司空见惯”四字便恰当了。
国语辞典: 司空见惯[ sī kōng jiàn guàn ]⒈ 唐司空李绅,邀苏州刺史刘禹锡饮酒,命歌妓劝酒,刘赋诗赠李司空,有「司空见惯浑闲事,断尽苏州刺史肠」语。见唐·孟棨〈本事诗·情感〉。后比喻经常看到,不足为奇。也作「见惯司空」、「司空伎俩」。【引】《警世通言·卷三八·蒋淑真刎颈鸳鸯会》:「他生得诸般齐妙,纵司空见惯也魂消!」《官场现形记·第五五回》:「幸亏洋提督早已司空见惯,看他磕头,昂不为礼。」【近】不足为奇 多如牛毛 屡见不鲜 习以为常 数见不鲜 层见叠出 【反】独一无二 天下无双 见所未见 绝无仅有 触目惊心 少见多怪
引证解释: ⒈ 唐 孟棨 《本事诗·情感》:“刘尚书 禹锡 罢 和州 …… 李司空 罢镇在京,慕 刘 名,尝邀至第中,厚设饮饌。酒酣,命妙妓歌以送之。【引】刘 於席上赋诗曰:‘……春风一曲《杜韦娘》。司空见惯浑闲事,断尽 江 南刺史肠。’”后因以称事之常见者。 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八回:“安公子 是前度 刘郎,何小姐 是司空见惯,倒也用不着十分羞涩,便举案齐眉,同吃了一顿饭。”吴玉章 《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》七:“至于华侨被殴辱、房屋被烧毁等等,早已成为司空见惯的平常事情。”
繁體解析: 相傳唐代司空(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長官)李紳請卸任和州刺史(古代一州的行政長官)劉禹錫喝酒,席上叫歌伎勸酒。劉做詩:“䰀鬌(wǒtuǒ)梳頭宮樣妝,春風一曲杜韋娘,司空見慣渾閑事,斷盡江南刺史腸。”(語齣唐代孟棨《本事詩》)現在用“司空見慣”錶示看慣了就不覺得奇怪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