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wwku 热度: 常用 年代: 近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偏正式
解释: 耸:惊动。夸大或捏造事实,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。
出处: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三十五回:“比较那史册上的朱云请剑,李膺破柱,更足耸人听闻。”
例句: 闲官之挫折,无足轻重,不足~。(清·汪师韩《诗学纂闻·刘随州别严士元诗》)
正音: “耸”,不能读作“cǒng”。
辨形: “耸”,不能写作“丛”。
辨析: 耸人听闻与“骇人听闻”区别在于:耸人听闻偏重于“耸”;指让人震惊;一般指不符实际的事情;“骇人听闻”偏重于“骇”;指让人害怕;多指凶残的坏事。
用法: 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感情: 贬义
英语: sensational
俄语: вызвать сенсацию(сенсационный)
日语: わざとおおげさに言って人をびっくりさせること
德语: sensationell(aufsehenerregend)
法语: piquer l'attention des auditeurs
国语辞典: 耸人听闻[ sǒng rén tīng wén ]⒈ 使人听后大为惊骇。【引】《野叟曝言·第三五回》:「文白以区区一衿,敢于指斥其短,欲诛戮其身,真可谓不畏强御者矣!比著那史册上的朱云请剑,李膺破柱,更足耸人听闻。」【近】骇人听闻 危言耸听
引证解释: ⒈ 亦作“耸动听闻”。指震骇视听或夸大其词,使人震惊。耸,通“悚”。【引】宋 周密 《齐东野语·洪君畴》:“首疏以正心格君为説,且曰:‘职臣在宪府,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风旨,亦不敢奉承陛下风旨。’固已耸动听闻矣。”清 恽敬 《杂记》:“豫章 大镇,或书有不可达者,故托辞为此;抑为州将者,以此耸人听闻,豫絶繫援,皆未可知。”周而复 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三部三八:“过去,我可闹不清楚,现在才了解一贯道的丑恶内幕,真是耸人听闻。”李斌奎 《天山深处的“大兵”》:“他也不像过去那样慷慨激昂,不时发表一些耸人听闻的见解。”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