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ldxp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主谓式
解释: 四大:古印度称地、水、火风为“四大”。佛教用语。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。是一种消极思想。
出处: 《四十二章经》二十:“佛言当念身中四大,各自有名,都无我者。”
例句: 胞胎浑沌,~,没甚姓名。 ★清·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三十一回
正音: “空”,不能读作“kòng”。
辨形: “皆”,不能写作“结”。
用法: 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。
感情: 贬义
近义: 七情六欲、心无杂念、看破红尘
反义: 酸甜苦辣、七情六欲
英语: All space-directions are void.(The sensuous world is illusory.)
国语辞典: 四大皆空[ sì dà jiē kōng ]⒈ 佛教用语。佛教以地、水、火、风四大为构成物质的元素。四大皆空谓构成一切万物 的元素都非实有,无自性。⒉ 一切都虚空而一无所有。
引证解释: ⒈ 佛教称地、水、火、风为四大,认为所有物质都由四大构成,而四大又从空而生,因此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空虚的。旧时以“四大皆空”表示看破红尘。【引】明 徐复祚 《一文钱》第三出:“贫僧四大皆空,五藴非有。只这身子,还不是贫僧的。”曹禺 《北京人》第一幕:“曾思懿 :……我一个人到城外尼姑庵一进。带发修行,四大皆空。”亦作“四大空”。 宋 苏轼 《答子由颂》:“五藴皆非四大空,身心河岳尽圆融。”
繁體解析: 佛教用語,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。(印度古代認爲地、水、火、風是組成宇宙的四種元素,佛教稱爲四大。)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