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mwtn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复句式
解释: 同仇:共同对敌;敌:对抗,抵拒;忾:愤怒。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。
出处: 《诗经·秦风·无衣》:“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。”《左传·文公四年》:“诸侯敌王所忾,而献其功。”
例句: 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,是未必和“批评”或“批判”者~的。 ★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五论“文人相轻”—明术》
用法: 复句式;作谓语、分句;含褒义
感情: 褒义词
近义: 合力攻敌、戮力同心、同仇敌慨
反义: 同室操戈、众叛亲离、自相残杀、亲痛仇快、孤军作战、孤军奋战、自相残害
俄语: охвáченный ненавистью к общему врагу
日语: 共通 (きょうつう)の敵にはげしい憤 (いきどお)りをいだく
德语: im Haβ gegen den Feind vereint sein
法语: nourrir la plus grande haine contre l'ennemi commun
故事: 春秋时期流传一首歌谣,歌词大意是:国王兴兵打仗,快把刀枪修好,我与你共同对付仇敌。公元前623年,卫国的宁俞出使鲁国,鲁文王设宴招待他,并让乐工演唱周天子酬谢诸侯的《湛露》和《彤弓》以表示愿意结盟共同对付外敌。
国语辞典: 同仇敌忾[ tóng chóu dí kài ]⒈ 同仇,一致对付仇敌。参见「同仇」条。敌忾,抵御所恼恨的人。参见「敌忾」条。同仇敌忾指共同抱著愤恨心情,齐心同力抵抗敌人。【引】清·梁章巨《归田琐记·卷五·讷亲》:「金川虽云小丑,而老师糜饷,克捷无期。凡在臣子,皆有同仇敌忾之念。」【近】戮力同心 合力攻敌 【反】同室操戈 自相残杀
引证解释: ⒈ 后以“同仇敌愾”指全体一致地痛恨、打击敌人。【引】语本《诗·秦风·无衣》:“与子同仇。”《左传·文公四年》:“诸侯敌王所愾。”孔颖达 疏:“当王所怒,谓往征伐之。”《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·论中国之前途及国民应尽之责任》:“我有军备,我自整之。乃同仇敌愾之军国民,非残屠同胞之刽子手也。”瞿秋白 《乱弹·狗样的英雄》:“一望见穿上制服的人,就发生同仇敌忾之心,马上想动手收拾掉他。”郭澄清 《大刀记》第五章:“﹝人民﹞为了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,正在同仇敌忾,英勇奋战,抗击 日本 侵略者。”鲁迅 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五论“文人相轻”--明术》:“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,是未必和‘批评’或‘批判’者同仇敌慨的。”
繁體解析: 大傢一緻地對敵人仇恨和憤怒。愾(kài):憤恨,憤怒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