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mrsf 热度: 不详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主谓式
解释: 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。
出处: 《周易·乾》: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水流湿,火就燥,云从龙,风从虎。圣人作而万物睹。”
例句: 要视作家如友朋,~,体会其甘苦。 ★孙犁《澹定集·金梅<文海求珠集>序》
正音: “相”,不能读作“xiàng”;“同”,不能读作“tòng”。
用法: 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。
感情: 褒义
反义: 格格不入
英语: Like attracts like.
国语辞典: 同气相求[ tóng qì xiāng qiú ]⒈ 具有相同性质的事物互相感应。语出后比喻志趣相同的人很投合,自然结合在一起。明·朱权也作「同类相呼」、「同类相求」。【引】《易经·乾卦·文言》:「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」《荆钗记·第五出》:「解绶归来为至友,果然同气相求。」
引证解释: ⒈ 后以比喻志趣相同或气质相类者互相吸引、聚合。【引】《易·乾》: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”孔颖达 疏:“‘同气相求’者,若天欲雨,而础柱润是也……言天地之间,共相感应,各从其气类。”清 曾国藩 《湘乡县宾兴堂记》:“其官斯土者……又皆一时贤俊,有循良之绩,与邦人士讲求吏治将略,互相称美,訢合无间。同明相照,同气相求,何其翕应者与!”孙犁 《澹定集·金梅<文海求珠集>序》:“要视作家如友朋,同气相求,体会其甘苦,同情其遭际,知人论世。”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