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wgrj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联合式
解释: 比喻暗中改变事物的真相,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。
出处: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十三回:“且说尹子崇自从做了这一番偷天换日的大事业,等到银子到手,便把原有的股东一齐写信去招呼。”
例句: 他所玩弄的~的鬼把戏,早被大家识破了。
辨析: 见“偷梁换柱”。
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
谜语: 春;变奏为春
感情: 贬义词
近义: 移花接木、弄虚作假、偷梁换柱、暗度陈仓、批红判白、掩人耳目、抽梁换柱、暗渡陈仓、惹人耳目
反义: 正大光明
英语: in an underhand attempt
俄语: подменивать одно другим
日语: 事(こと)の重大(じゅうだい)な真相(しんそう)を変(か)え,人をあざむく
法语: commettre une fraude gigantesque(une énorme escroquerie)
国语辞典: 偷天换日[ tōu tiān huàn rì ]⒈ 比喻暗中改变事物的内容、性质。也作「换日偷天」。【引】《群音类选·窃符记·如姬窃符》:「偷天换日,强似携云握雨。」【近】偷梁换柱 移花接木
引证解释: ⒈ 比喻用欺骗的手法暗中改变事物的内容或事情的性质。【引】《平山冷燕》第十一回:“偷天换日出予手,谁敢笑予夸大口。”洪深 《香稻米》第二幕:“人家说他是做外国人的生意的,偷天换日,花头多着呢!”茅盾 《清明前后》第三幕:“这些偷天换日的把戏,他一个小小职员怎么有资格学样?”
繁體解析: 比喻暗中以假代真,掩蓋事物的真相,以達到欺騙、矇混的目的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