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yluy 热度: 一般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联合式
解释: 忘掉他人对己的恩德,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情。
出处: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十六回:“只见蒋舒叫曰:“吾已降了魏也!”佥大怒,厉声骂曰:“忘恩背义之贼,有何面目见天下人乎!”拨回马复与魏兵接战。”
例句: 蔡东藩《五代史演义》第三回:“似此忘恩背义,恐鬼神未必佑汝。”
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谴责。
感情: 贬义
近义: 忘恩负义
反义: 以德报怨
英语: bite the hand that feeds one(forget somebody's kindness and turn one's back upon him in return)
俄语: отплатить чёрной неблагодарностью
国语辞典: 忘恩背义[ wàng ēn bèi yì ]⒈ 受人恩惠而不知报答,反而做出对不起恩人的事情。也作「忘恩负义」。【引】《三国演义·第六四回》:「法正卖主求荣,忘恩背义之贼。」
引证解释: ⒈ 犹忘恩负义。【引】宋 赵善璙 《自警篇·器量》:“唯 韩魏公 不然,更説到小人忘恩背义,欲倾己处,辞和气平,如道寻常事。”元 尚仲贤 《单鞭夺槊》第二折:“他是个忘恩背义的人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四回:“刘璋 大怒,扯毁其书,大駡:‘ 法正 卖主求荣,忘恩背义之贼!’逐其使者出城。”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三章第一节:“荐主与被荐人在政治上发生君臣的关系,在私人情感上发生父子的关系,被荐人如果对荐主不表现臣子的情分,就算忘恩背义,将为士类所不齿。”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