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aygr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联合式
解释: 萎靡:颓丧。形容精神不振,意志消沉。
出处: 唐·韩愈《送高闲上人序》:“颓堕委靡,溃败不可收失。”
例句: 我们应该扫除这里的~之风,好好地大干一场。
正音: “靡”,不能读作“mí”。
辨形: “振”,不能写作“震”。
辨析: 萎靡不振和“没精打采”都有精神萎靡不振作的意思。但萎靡不振偏重在长期的精神状态;而“没精打采”偏重在一时的精神状态。
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贬义。
感情: 贬义
近义: 昏昏欲睡、精神萎顿、一蹶不振、垂头丧气、委靡不振、心灰意懒、半死不活、没精打采、朝气蓬勃、没精打彩、无精打采
反义: 威风凛凛、精神焕发、朝气蓬勃、发扬蹈厉、慷慨激昂、精神饱满、生机勃勃、踏破红尘、精神抖擞、神采焕发、气宇轩昂、八面威风、神采飞扬、英姿勃发、激越昂扬、神气十足、神采奕奕、摇头摆尾、意气风发、神清气爽
英语: in low spirits
俄语: чувствовать себя подавленным(впасть в прострацию)
德语: niedergeschlagen
故事: 公元1125年,金军大举南下进攻北宋,燕京守将郭药师投敌,黄河守将梁方平脱逃,直逼北宋都城东京,宋徽宗将帝位传给儿子宋钦宗赵桓,自己逃到镇江。大臣杨时上书说:“大敌当前必须振奋精神抗击金人入侵,如果萎靡不振就只有灭亡。”
国语辞典: 萎靡不振[ wēi mǐ bù zhèn ]⒈ 形容颓丧消沉,没有精神。也作「委靡不振」。【引】《黄绣球·第二四回》:「大凡做学生的,原要讲合群,原要有尚武的精神,不可萎靡不振。」【近】精神萎顿
引证解释: ⒈ 衰颓消沉;精神不振作。【引】鲁迅 《华盖集·牺牲谟》:“你不要这么萎靡不振,爬呀!朋友!”毛泽东 《学习与时局》:“例”例如:犯过错误,可以使人觉得自己反正是犯了错误的,从此萎靡不振。
繁體解析: 萎靡:頽喪。形容精神不振,意誌消沉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