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fgbw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主谓式
解释: 附:依附。灵魂离开了身体。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。
出处: 元·乔梦符《金钱记》第一折:“使小生魂不附体。”
例句: 承惊觉,不见诏书,~,手脚慌乱。(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回)
正音: “附”,不能读作“fǔ”。
辨形: “魂”,不能写作“魄”。
辨析: 魂不附体和“魂飞魄散”;都有“魂魄离体”的意思;都常形容惊恐万状。不同在于:①魂不附体可用来强调不能自主;“魂飞魄散”可用来强调不知如何是好。②魂不附体还能形容受到极大刺激;神经、行动失常;“魂飞魄散”不能。
用法: 主谓式;作谓语、状语、补语;形容受刺激而失去常态。
谜语: 落魄
感情: 贬义
英语: be frightened out of one's wits
俄语: душа не на мéсте
日语: びっくり仰天(ぎょうてん)する,肝(きも)をっぶす
德语: vor Schreck auβer sich sein(vor Schreck die Fassung verloren haben)
法语: mort de frayeur(terrifié)
国语辞典: 魂不附体[ hún bù fù tǐ ]⒈ 灵魂脱离肉体。形容惊吓过度而心不自主。【引】《三国演义·第八回》:「不多时,侍从将一红盘,托张温头入献。百官魂不附体。」《初刻拍案惊奇·卷三》:「猛见他抬起头来,东山仔细一看,吓得魂不附体,只叫得苦。」【近】六神无主 魂不守舍 魂飞天外 心惊胆落 失魂落魄
引证解释: ⒈ 形容极度恐慌。【引】《京本通俗小说·西山一窟鬼》:“諕得两个魂不附体,急急取路到 九里松 麯院前讨了一隻船,直到 钱塘门 上了岸。”《古今小说·沉小官一鸟害七命》:“谁想仵作见了行刑牌,各人动手碎剐,其实兇险,惊得婆儿魂不附体,折身便走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一〇一回:“凤姐 吓的魂不附体,不觉失声的‘咳’了一声,却是一隻大狗。”⒉ 形容为情所感,不能自主。【引】元 乔吉 《金钱记》第一折:“一个好女子也,生得十分大有颜色,使小生魂不附体。”《醒世恒言·陆五汉硬留合色鞋》:“那女子不觉微微而笑, 张藎 一发魂不附体,只是上下相隔,不能通话。”⒊ 谓人死亡。【引】明 高濂 《玉簪记·耽思》:“算来不得就好,必须打点些棺裳。一时魂不附体,大家哭得恓惶。”
繁體解析: 形容人因受到重大震驚而驚恐萬狀,失去常態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