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lagu 热度: 常用 年代: 近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偏正式
解释: 畏惧退缩,不敢前进。
出处: 宋·魏泰《东轩笔录》:“唐介始弹张尧佐,谏官皆上疏,及弹文彦博,则吴奎畏葸不前,当时谓拽动阵前。”
例句: 在困难面前~,不是我们的作风。
正音: 葸,不能读作“shī”。
辨形: 畏,不能写作“为”。
辨析: 畏葸不前和“停滞不前”都含有“停止不前进”的意思。但畏葸不前的原因主要是内因;心里惧怕;一般用于事物;而“停滞不前”的原因可以是外因;也可以是内因;大多用于事物;较少用于人。
用法: 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
感情: 贬义词
近义: 望而却步、胆战心惊、知难而退、畏缩不前
反义: 自告奋勇、马不停蹄、奋不顾身、无所畏惧、一往无前、知难而进、挺身而出、勇往直前
英语: draw timidly back
国语辞典: 畏葸不前[ wèi xǐ bù qián ]⒈ 畏惧怯懦,不敢前进。也作「畏缩不前」。【引】《清史稿·卷一一·高宗本纪二》:「丁卯,以扈从行围畏葸不前,褫丰安公爵、田国思侯爵,阿里衮罢领侍卫内大臣。」
引证解释: ⒈ 畏惧胆怯,不敢前进。【引】《清史稿·高宗纪二》:“﹝ 乾隆 十八年九月﹞丁卯,以扈从行围畏葸不前,褫 丰安 公爵、 田国思 侯爵, 阿里衮 罢领侍卫内大臣。”
繁體解析: 畏懼退縮,不敢前進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