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qwpw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偏正式
解释: 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。比喻临时杂凑的、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。
出处: 《后汉书·耿弇传》:“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,如摧枯折腐耳。”
例句: 外边虽有些人,也是~,不相统摄。 ★清·东鲁古狂生《醉醒石》第十二回
正音: 之,不能读作“zī”。
辨形: 合,不能写作“和”。
用法: 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含贬义
谜语: 煤堆
感情: 贬义词
近义: 蜂营蚁队、群龙无首、一盘散沙
反义: 坚甲利兵、精英之师、如鸟兽散
英语: rabble
俄语: неорганизованная толпа(сброд)
日语: 烏合(うごう)の衆(しゅう)
德语: eine unorganisierte Menschenmenge(Mob)
法语: troupe sans ordre(masse inorganisée)
故事: 西汉末年,王莽(邯郸市大名县人)被打败后,刘玄称帝。扶风茂陵(今陕西省)人耿龠随其父耿况投奔了刘玄。没过多久,邯郸人王郎自称汉成帝之子刘子与,在西汉宗室刘休和大富豪李育等的支持下,自立为帝,建都邯郸。这时,耿龠(gěng yuè)手下的孙仓、卫包便劝耿龠投归刘子与(王郎)。耿龠闻听大怒,按剑说道:刘子与这个反贼,我和他势不两立!等我到长安请皇上调动渔阳、上谷的兵马,从太原、代郡出击,来回几十天,便能以轻骑兵袭击那些乌合之众,势如摧枯拉朽(cuī kū lā xiǔ),定能获胜。谁不识大局,去投奔那些反贼,定遭灭族杀身之祸!。
国语辞典: 乌合之众[ wū hé zhī zhòng ]⒈ 比喻暂时凑合,无组织、无纪律的一群人。也作「乌合之卒」。【引】《梁书·卷三九·羊侃传》:「景进不得前,退失巢窟,乌合之众,自然瓦解。」《文明小史·第三回》:「这绿营的兵固然没用,然而出来弹压这般童生。与一班乌合之众,尚觉绰绰有余。」【近】一盘散沙
引证解释: ⒈ 形容一时聚集,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。【引】《东观汉记·公孙述传》:“今东帝无尺土之柄,驱乌合之众,跨马陷敌,所向輒平。”《周书·贺拔岳传》:“岳 报曰:‘王家跨据三方,士马殷盛, 高欢 乌合之众,岂能为敌?’”宋 李纲 《乞差发军马札子》:“惟是军马单弱,不足为一路防守之具,自非朝廷应副,则新招乌合之众,何足倚仗?”李大钊 《大哀篇》:“彼等见夫共和国有所谓政党者矣,于是集乌合之众,各竪一帜。”
繁體解析: 像烏鴉似地聚閤在一起的一幫人。比喻雜湊在一起的毫無組織紀律的人群。《後漢書·耿弇傳》:“歸發突騎以轔烏閤之众,如摧枯摺腐耳。” 烏閤:像烏鴉似地聚閤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