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ffft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ABAC式 成语结构: 联合式
解释: 臭:气味。没有声音,没有气味。比喻没有名声,不被人知道。
出处: 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:“上天之载,无声无臭。”
例句: 我还要去找找经理,我请他答应在报上公布出来。我就怕他们蒙住搞,~就把你干了。 ★沙汀《老烟的故事》
正音: 声,不能读作“sēnɡ”;臭,不能读作“chòu”。
辨形: 臭,不能写作“绣”。
用法: 联合式;作状语;指默默无闻
感情: 褒义词
近义: 藉藉无名、无声无息、没没无闻、默默无闻
反义: 赫赫有名、举世闻名
英语: be of no reputation
国语辞典: 无声无臭[ wú shēng wú xiù ]⒈ 没有声音、气味。语出比喻湮没不彰、默默无闻。【引】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:「上天之载,无声无臭。」《孽海花·第一七回》:「先几个月风声很紧,后来慢慢懈怠,竟无声无臭起来。」《近十年之怪现状·第三回》:「起初的时候,莫不是堂哉皇哉的设局招股,弄到后来,总是无声无臭的就这么完结了。」【近】无声无息 【反】惊天动地 震古铄金
引证解释: ⒈ 没有声音,没有气味。常形容天道、神意幽微玄妙,难以直觉感知。【引】《诗·大雅·文王》:“上天之载,无声无臭。”郑玄 笺:“天之道难知也,耳不闻声音,鼻不闻香臭。”唐 魏徵 《五郊乐章·雍和》:“既高既远,无声无臭。静言格思,惟神保佑。”清 恽敬 《读<孟子>一》:“性、道、教无可言而归之命,命无可言而归之天,天无可言而归之无声无臭矣。”⒉ 形容默默无闻。【引】《孽海花》第十七回:“先几个月风声很紧,后来慢慢懈怠,竟无声无臭起来。”郭沫若 《洪波曲》第六章三:“‘五一’,在 康泽 主持下,无声无臭地渡过了。”秦牧 《花城·青春的火焰》:“一粒种子,可以躺在泥土里无声无臭地腐烂掉,也可以长成为参天的大树。”
繁體解析: 比喻默默無聞,不被人知道。《詩經·大雅·文王》:“上天之載,無聲無臭。” 臭(xiù):氣味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