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xsga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联合式
解释: 末节:小事情,小节。细小的树枝,策末的环节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。
出处: 《礼记·乐记》:“铺筵席,陈遵俎,列笾豆,以升降为礼者,礼之末节也。”
例句: (1)做工作要善于抓主要矛盾,分清主次,不要只顾细枝末节。 (2)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清,哪儿是男子汉作风。
正音: 枝,不能读作“zī”。
辨形: 末,不能写作“未”。
用法: 联合式;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
感情: 贬义词
近义: 无足轻重、不急之务、细微末节、鸡零狗碎、鸡毛蒜皮、繁枝细节、无关紧要
反义: 非同小可、荦荦大端、大处落墨、举足轻重、大是大非
英语: side issues
俄语: мелкий(мелкие детáли)
日语: 枝葉末節(しようまっせつ)
法语: menu détail(détail sans importance)
国语辞典: 细枝末节[ xì zhī mò jié ]⒈ 比喻极小且无关紧要的事情。例如:「做事要从大处著手,不要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。」【反】荦荦大端
引证解释: ⒈ 比喻细小而无关紧要的事情或问题。【引】邹韬奋 《抗战以来》三三:“所以动员民众必须重视民间团体的力量,只须使其符合于总的抗战国策,而不必作细枝末节的限制,更不可随时解散。”闻捷 《海燕》:“他是长征时代的老侦察兵,懂的比我们多,有时,我们忽略的细枝末节,他都替我们想到了。”
繁體解析: 比喻事情或問題的細小而無關緊要的部分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