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fdoi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联合式
解释: 博:广,多。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。
出处: 明·姜世昌《〈逸周书〉序》:“迄今读书,若揭日月而行千载,其博大精深之旨,非晚世学者所及。”
例句: 瑚之为学,~,以经世自任。 ★《清史稿·陆世仪传》
正音: “博”,不能读作“fù”。
辨形: “博”,不能写作“搏”。
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,用于人的思想与知识等。
感情: 褒义
近义: 博学多才、经天纬地、学富五车
反义: 不学无术、孤陋寡闻、博而不精、一无所知、爱博不专、胸无点墨、以蠡测海、才疏学浅
英语: have extensive knowledge and profound scholarship
国语辞典: 博大精深[ bó dà jīng shēn ]⒈ 广博深远。例如: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!」⒉ 形容一个人知识宏阔,见解精辟。【引】《清史稿·卷四八〇·儒林传·陈瑚传》:「瑚之为学,博大精深,以经世自任。」
引证解释: ⒈ 谓理论、学识、思想、作品等广博丰富,深奥精微。多用于抽象事物。【引】清 王士禛 《分甘余话》卷上:“﹝ 李紱 ﹞‘五经’文二三场皆刻程文,悉博大精深,殆有万夫之禀。”王棻 《答王子裳书》:“国朝学派,远胜前代,故其诗文博大精深,无体不备。”秦牧 《蜜蜂的赞美》:“不广泛地吸收,是谈不到博大精深的。”
繁體解析: (思想、學説等)廣博高深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