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声匿迹
消声匿迹    繁体:消聲匿跡

拼音:xiāo shēng nì jì  注音:ㄒ一ㄠ ㄕㄥ ㄋ一ˋ ㄐ一ˋ
分类:X | 收藏:0 | 评论: | 更新:2021-04-19 20:44:36 | 人气:0
不公开讲话,不出头露面。形容隐藏起来,不再出现。

免费阅读 打赏作者

消声匿迹

五笔:    ifay    热度:    常用    年代:    古代

组合:        成语结构:    联合式

解释:    不公开讲话,不出头露面。形容隐藏起来,不再出现。

出处:    语出《艺文类聚》卷三六引北周庚信《五月披裘负薪画赞》:“禽巢欲远,鱼穴惟深,消声灭迹,何必山林!”

例句:    虽然在初期也有少数人唱导‘与抗战无关’论,但为大势所迫,不久也就~了。 ★郭沫若《沸羹集·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》

用法:    作谓语、宾语、补语;用于人或事物。

感情:    中性

近义:    销声匿迹

英语:    hide oneself(go into hiding)

俄语:    изчезнуть и спрятаться(сходить со сцены)

日语:    声(こえ)も出(だ)さず姿(すがた)も現(あらわ)さず

国语辞典:    消声匿迹[ xiāo shēng nì jī ]⒈  隐藏形踪,不为别人所知。也作「销声匿迹」。例如:「当警方赶到时,一干赌徒已消声匿迹,逃得无影无踪了。」【近】偃旗息鼓 【反】大张旗鼓

引证解释:    ⒈  本作“消声灭蹟”。不公开讲话,不出头露面。形容隐藏起来,不再出现。【引】《艺文类聚》卷三六引 北周 庾信 《五月披裘负薪画赞》:“禽巢欲远,鱼穴惟深,消声灭迹,何必山林!”郭沫若 《沸羹集·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》:“虽然在初期也有少数人唱导‘与抗战无关’论,但为大势所迫,不久也就消声匿迹了。”冯骥才 《雕花烟斗》三:“前几年消声匿迹的门生,又来登门求教。”亦作“消声匿影”。 梁启超 《欧洲地理大势论》:“不转瞬间,消声匿影,至今日而昔年之全盛,渺不可復覩矣。”

上一篇:消声灭迹

下一篇:消声匿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