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动声色
不动声色    繁体:不動聲色

拼音:bù dòng shēng sè  注音:ㄅㄨˋ ㄉㄨㄥˋ ㄕㄥ ㄙㄜˋ
分类:B | 收藏:0 | 评论: | 更新:2021-04-19 20:44:36 | 人气:0
声:言谈;色:脸色。在紧急情况下,说话、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。形容非常镇静。

免费阅读 打赏作者

不动声色

五笔:    gffq    热度:    常用    年代:    古代

组合:        成语结构:    动宾式

解释:    声:言谈;色:脸色。在紧急情况下,说话、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。形容非常镇静。

出处:    宋·欧阳修《相州昼锦堂记》:“垂绅正笏,不动声色,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。”

例句:    他也~,勤勤慎慎办他的公事。 ★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十二回

正音:    “色”,不能读作“shǎi”。

辨形:    “声”,不能写作“生”。

辨析:    (一)不动声色和“不露声色”意思基本相同。但不动声色偏重指外部表情;形容态度镇定;情绪冷静;“不露声色”偏重指在喜怒情况下能控制思想感情不使其外露。(二)不动声色和“无动于衷”;都有不为外界所动的意思。但不动声色多用于形容态度镇定、冷静;“无动于衷”还可以形容心肠硬、冷酷或意志坚定。

用法:    动宾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在紧急情况下不改变声色。

谜语:    默默打坐

感情:    中性

近义:    摇旗呐喊、坦然自若、不露声色、若无其事、无动于衷、面无表情、泰然自若、处之泰然、不留余地

反义:    不知所措、大惊失色、思潮腾涌、虚张声势、如有所失、惊惶失措、感人肺腑、声色俱厉、面无人色、手足无措、按捺不住、按耐不住、惊恐万状、心潮澎湃、胆颤心惊、闻风丧胆、魂飞天外、摇旗呐喊、触目伤怀、若有所失、失魂落魄

英语:    maintain one's composure

俄语:    не подáть виду

日语:    だまっていて顔色(かおいろ)ひとつ変(か)えない。

法语:    ne pas laisser paraitre ses sentiments(comme si de rien n'était)

国语辞典:    不动声色[ bù dòng shēng sè ]⒈  一声不响,不流露感情。【引】《野叟曝言·第四七回》:「其余皆设文房四宝,都在那里濡笔搆思;惟成之端然静坐,不动声色。」《文明小史·第四二回》:「黄太尊听了,点点头,不动声色,仍旧打他的牌。」

引证解释:    ⒈  不说话,不流露感情。形容神态镇静。【引】宋 欧阳修 《相州昼锦堂记》:“垂绅正笏,不动声色。”清 沉復 《浮生六记·闲情记趣》:“芸 则拔釵沽酒,不动声色,良辰美景,不放轻过。”杜鹏程 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三章:“梁建 双臂帮在胸前,不动声色地望着山与天相接之处,眼珠子转着,锐敏地思考什么。”⒉  形容轻易,不费气力。【引】《水浒传》第八六回:“宋江 见这三路军兵,尽皆退了。大驱人马,奔来夺取 幽州。不动声色,一鼓而收。”

繁體解析:    內心活動不從語氣和神態上錶現齣來,形容態度鎮靜。也説不露聲色。

上一篇:不懂装懂

下一篇:不断如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