偃旗息鼓
偃旗息鼓    繁体:偃旗息鼓

拼音:yǎn qí xī gǔ  注音:一ㄢˇ ㄑ一ˊ ㄒ一 ㄍㄨˇ
分类:Y | 收藏:0 | 评论: | 更新:2021-04-19 20:44:36 | 人气:0
偃:仰卧,引伸为倒下。放倒旗子,停止敲鼓。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,不让敌人觉察。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。

免费阅读 打赏作者

偃旗息鼓

五笔:    wytf    热度:    常用    年代:    古代

组合:        成语结构:    联合式

解释:    偃:仰卧,引伸为倒下。放倒旗子,停止敲鼓。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,不让敌人觉察。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。

出处:    《三国志·蜀书·赵云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赵云别传》:“云入营,更大开门,偃旗息鼓,公军疑云有伏兵,引去。”

例句:    秦显家的听了,轰去了魂魄,垂头丧气,登时~,卷包而去。 ★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二回

正音:    息,不能读作“xǐ”。

辨形:    偃,不能写作“揠”。

辨析:    见“销声匿迹”。

用法:    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比喻停止斗争等

谜语:    武松

感情:    褒义词

英语:    cease fire

俄语:    со свёрнутыми знамёнами(уходить в подполье)

日语:    旗(はた)を倒(たお)し鼓(つづみ)を打(う)つのをやめる;やめる,停止(ていし)する

法语:    rouler ses drapeaux et faire taire ses tambours(cesser toutes activités)

故事:    三国时期,刘备派老将黄忠率兵去袭击曹操的粮草大军,被曹操包围,赵云前去解围,被曹操追杀。赵云兵少势弱,他敞开营门,偃旗息鼓,只身站在营门口,曹操怕中计就撤退,被赵云的士兵伏击,赵云趁机追击,把曹军打得大败。

国语辞典:    偃旗息鼓[ yǎn qí xí gǔ ]⒈  军队放倒旌旗,停敲战鼓,肃静无声,不露行踪。也作「掩旗息鼓」、「偃旗卧鼓」、「卧鼓偃旗」、「卧旗息鼓」。【引】《三国志·卷三六·蜀书·赵云传》南朝宋·裴松之·注:「而云入营,更大开门,偃旗息鼓。」后用以比喻事情中止,不再进行。《文明小史·第二一回》:「那年正想得个京察,简放道府出来,偏偏遇著匪乱,就此偃旗息鼓的携眷出京。」【近】鸣金收兵 销声匿迹 【反】大张旗鼓 重振旗鼓

引证解释:    ⒈  放倒军旗,停敲军鼓,指军队隐蔽行动,不暴露目标。【引】《三国志·蜀志·赵云传》“成都 既定,以 云 为翊军将军” 裴松之 注引《赵云别传》:“云 入营,更大开门,偃旗息鼓,公军疑 云 有伏兵,引去。”明 徐复祚 《投梭记·阴伏》:“听我号令:偃旗息鼓如安寝,啣枚持口噤。兔脱莫留停,狙击要详审。”亦作“偃旗卧鼓”、“偃旗仆鼓”。 《梁书·王僧辩传》:“及贼前锋次 江口,僧辩 乃分命众军,乘城固守,偃旗卧鼓,安若无人。”《旧唐书·伊慎传》:“慎 列树三栅,相去数里,偃旗卧鼓。於中栅声鼓,三栅悉兵以击,贼众大乱。”宋 苏洵 《权书·法制》:“偃旗仆鼓,寂若无气,严戢兵士,敢譁者斩。”⒉  休军罢战。【引】《新唐书·裴光庭传》:“突厥 受詔,则诸蕃君长必相率而来,我偃旗息鼓,不復事矣。”杨朔 《西江月--井冈山写怀之二》:“敌人当晚上就偃旗息鼓,逃得无影无踪。”⒊  喻指无声无息地停止行动。【引】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十八回:“但是煌煌天使,奉旨而来,难道就此偃旗息鼓,一问不问吗?”鲁迅 《两地书·致许广平七三》:“但先前利用过我的人,现在见我偃旗息鼓,遁迹海滨,无从再来利用,就开始攻击了。”

繁體解析:    放倒軍旗,停敲戰鼓。原指不暴露目標,秘密行軍。也指停止戰鬥。《三國誌·蜀書·趙雲傳》裴鬆之註引《趙雲彆傳》:“而雲入營,更大開門,偃旗息鼓,公軍疑有伏兵,引去。” 後也用以比喻事情中止或聲勢減弱。

上一篇:偃旗卧鼓

下一篇:偃鼠饮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