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kaah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联合式
解释: 切齿:咬紧牙齿,表示痛恨。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。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。
出处: 元·孙仲章《勘头巾》第二折:“为甚事咬牙切齿,諕的犯罪人面色如金纸。”
例句: 只见水军头领早把张清解来。众多兄弟都被他打伤,~,尽要来杀张清。 ★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七十回
正音: “切”,不能读作“qiē”。
辨形: “牙”,不能写作“芽”。
辨析: (一)见“恨之入骨”。(二)咬牙切齿和“痛心疾首”“深恶痛绝”;都表示痛恨。但咬牙切齿偏重在痛恨的状态表情;可以用于对自己方面也可以用于对敌人方面的痛恨;多作口头;“痛心疾首”偏重于“痛”的心情上;往往指对内部人的痛恨;多用作书面语;“深恶痛绝”偏重于形容痛恨的思想感情方面;多用于书面语。
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贬义。
谜语: 斗蟋蟀
歇后语: 老太太吃炒蚕豆
感情: 贬义
英语: bite one's lips and graw one's teeth
俄语: скрежетáть зубáми
日语: 歯(は)ぎりして悔(くや)しがる
法语: grincer des dents(nourrir une haine implacable contre)
国语辞典: 咬牙切齿[ yǎo yá qiè chǐ ]⒈ 非常愤恨的样子。也作「切齿咬牙」。【引】《水浒传·第七〇回》:「众多兄弟都被他打伤,咬牙切齿,尽要来杀张清。」《初刻拍案惊奇·卷一一》:「刘氏咬牙切齿,恨恨的骂了一番。」【近】痛心疾首 切齿痛恨 【反】笑容可掬
引证解释: ⒈ 亦作“咬牙恨齿”。形容痛恨至极。【引】元 孙仲章 《勘头巾》第二折:“为甚事咬牙切齿,諕的犯罪人面色如金纸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七十回:“只见水军头领早把 张清 解来,众多兄弟都被他打伤,咬牙切齿,尽要来杀 张清。”《西游记》第八六回:“八戒 闻言,咬牙恨齿,忍不住举起鈀,把那坟冢,一顿筑倒。”老舍 《月牙儿》:“这叫我咬牙切齿,叫我心中冒火。”
繁體解析: 由于極端憤怒或忍住極大的痛苦而咬緊牙齒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