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gkdf 热度: 常用 年代: 近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偏正式
解释: 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,一下子行动起来。
出处: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,一哄而起。”
例句: 然而也有并不~的人,当时好像落后,但因为也不一哄而散,后来成为中坚。 ★鲁迅《且介亭杂文末编》
正音: “哄”,不能读作“hōng”。
辨形: “哄”,不能写作“轰”。
用法: 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,用于人。
感情: 贬义
英语: be brought about in a rush
俄语: зашуметь(всем скопом)
国语辞典: 一哄而起[ yī hōng ér qǐ ]⒈ 大家一下子集中进行同样的事。例如:「这些人做事情一哄而起,一哄而散,成不了气候。」
引证解释: ⒈ 一下子就跟着行动起来。多含贬义。【引】鲁迅 《且介亭杂文末编·曹靖华译<苏联作家七人集>序》:“然而也有并不一哄而起的人,当时好象落后,但因为也不一哄而散,后来却成为中坚。”张笑天 等《追花人》三:“这样一哄而起的大规模宣传,妈妈的在天之灵是会十分不安的。”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