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nkmu 热度: 不详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联合式
解释: 不同人说同样的话,形容看法、意见完全一致。
出处: 南朝·梁·沈约《宋书·庾炳之传》:“伏复深思,只有愚滞,今之事迹,异口同音,便是彰著,政未测得物之数耳。”
例句: 鲁迅《徘徨·长明灯》:“‘那自然!’三个人异口同音地说。”
用法: 作谓语、状语;指大家说得都一样。
感情: 中性
近义: 异口同声
英语: all in a breath
俄语: единодушно
国语辞典: 异口同音[ yì kǒu tóng yīn ]⒈ 大家都说同样的话。形容众口一辞、意见相同。唐·白居易〈论制科人状〉:「喧喧道路,异口同音。」也作「异口同声」、「异口同辞」。【引】《宋书·卷五三·庾登之传》:「今之事迹,异口同音,便是彰著,政未测得物之数耳。」
引证解释: ⒈ 同“异口同声”。【引】《宋书·庾炳之传》:“今之事跡,异口同音,便是彰著,政未测得物之数耳。”《法苑珠林》卷十三:“展转相教乃至三千人,异口同音,一心敬礼,即得超越无数亿劫生死之罪。”鲁迅 《彷徨·长明灯》:“‘那自然!’三个人异口同音地说。”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