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rdnb 热度: 常用 年代: 近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联合式
解释: 聩:天生耳聋,引伸为不明事理。声音很大,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,使他们清醒过来。
出处: 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卷一:“此数言,振聋发聩,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。”
例句: 茅盾《联系实际,学习鲁迅》:“除了匕首,投枪,也还有振聋发聩的木铎,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。
正音: 聩,不能读作“ɡuì”。
辨形: 振,不能写作“震”。
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感情: 中性词
近义: 醍醐灌顶、震耳欲聋、醒聩震聋、发人深省、昭聋发聩、振警愚顽
反义: 装聋作哑、如堕烟海
英语: rouse the deaf and awaken the unhearing
国语辞典: 振聋发聩[ zhèn lóng fā kuì ]⒈ 比喻大声疾呼,以唤醒愚昧的人。清·袁枚也作「发聋振聩」。【引】《随园诗话补遗·卷一》:「此数言振聋发聩,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,以经学谈诗者,故为此语以晓之。」【近】振警愚顽
引证解释: ⒈ 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。【引】清 袁枚 《随园诗话补遗》卷一:“梁 昭明太子 《与湘东王书》云:‘……未闻吟咏性情,反拟《内则》之篇;操笔写志,更摹《酒誥》之作。“迟迟春日”,翻学《归藏》;“湛湛江水”,竟同《大誥》。’此数言振聋发聵,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。” 太平天囯 洪仁玕 《英杰归真》:“常思阐明真道以援引世人,而提撕警觉之不倦。所恨蠢尔愚夫,自安寡昧,即欲一施其振聋发聵之方而无从。”郭沫若 《今昔集·“娜拉”的答案》:“然在革命初期总须得有一二壮烈的牺牲以振聋发聩, 秋 徐 二先烈在这一点上正充分完成了他们作为前驱者的任务。”
繁體解析: 響聲很大,使聾人都能聽見。清袁枚《隨園詩話補遺》卷一:“梁昭明太子與湘東王書雲:‘…未聞吟詠性情,反擬《內則》之篇;操筆寫誌,更摹《酒誥》之作…。’此數言,振聾發聵,想當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學談詩者。” 喻指言論、文章有使人醒悟、啓發愚矇的作用。聵(kuì)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