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笔: ryyc 热度: 常用 年代: 古代
组合: 成语结构: 动宾式
解释: 指着鹿,说是马。比喻故意颠倒黑白,混淆是非。
出处: 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赵高欲为乱,恐群臣不听,乃先设验,持鹿献于二世,曰:‘马也。’二世笑曰:‘丞相误邪?谓鹿为马。’问左右,左右或默,或言马以阿顺赵高。”
例句: 东床已招佳婿,何似以羊易牛;西邻纵有责言,终难~。 ★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七
正音: “指”,不能读作“zhí”;“为”,不能读作“wèi”。
辨析: 见“混淆是非”。
用法: 兼语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谜语: 点石成金
感情: 贬义
近义: 混淆黑白、以白为黑、识龟成鳖、指皁为白、混淆是非、张冠李戴、颠倒黑白、颠倒是非、指皂为白
反义: 循名责实、是非分明
英语: call a stag a horse
俄语: извращáть истину(выдавáть одно за другое)
故事: 秦二世时,丞相赵高野心勃勃,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。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,有多少人反对他,他心中没底。于是,他想了一个办法,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,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。
国语辞典: 指鹿为马[ zhǐ lù wéi mǎ ]⒈ 本指赵高献给秦二世一只鹿,故意指称是马,并问臣子是鹿或马,而将答鹿者暗中杀害,使群臣畏惧自己,以谋篡位。典出也作「指鹿作马」。【引】《史记·卷六·秦始皇本纪》。后比喻颠倒是非。《周书·卷一·文帝纪上》:「欢威福自己,生是乱阶,缉构南箕,指鹿为马。」《醒世恒言·卷七·钱秀才错占凤凰俦》:「东床已招佳选,何知以羊易牛;西邻纵有责言,终难指鹿为马。」【近】颠倒黑白 颠倒是非 混淆黑白 【反】循名责实
引证解释: ⒈ 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赵高 欲为乱,恐羣臣不听,乃先设验,持鹿献於 二世,曰:‘马也’。【引】二世 笑曰:‘丞相误耶?谓鹿为马。’问左右,左右或默,或言马以阿顺 赵高。或言鹿, 高 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。后羣臣皆畏 高。”后以“指鹿为马”比喻有意颠倒黑白,混淆是非。 《后汉书·窦宪传》:“深思前过,夺主田园时,何用愈 赵高 指鹿为马?久念使人惊怖。”《旧唐书·仆固怀恩传》:“陛下必信矫词,何殊指鹿为马?”《醒世恒言·钱秀才错占凤凰俦》:“东床已招佳选,何知改羊易牛;西邻纵有责言,终难指鹿为马。”郭沫若 《蒲剑集·文化与战争》:“倒黑为白,指鹿为马, 日本 的社会秩序早就为这些文化刽子手所毁坏无遗了。”亦作“指马”。 《三国志·魏志·鲍勋传》:“大军还 洛阳,曜 有罪, 勛 奏絀遣。而 曜 密表 勛 私解 邕 事。詔曰:‘ 勛 指鹿作马,收付廷尉。’”唐 贺兰进明 《古意》诗之一:“秦 庭初指鹿,羣盗满 山 东。”宋 苏轼 《上神宗皇帝书》:“内重之弊,必有奸臣指鹿之患。”清 吴伟业 《读史杂感》诗:“国中惟指马,閫外尽从龙。”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馀韵》:“指马谁攻 秦 相诈,入林都畏 阮生 狂。”
繁體解析: 秦朝二世皇帝的時候,丞相趙高想造反,怕彆的臣子不附和,就先試驗一下。他把一衹鹿獻給二世,説:“這是馬。”二世笑着説:“丞相錯了吧,把鹿説成馬了。”問旁邊的人,有的不説話,有的説是馬,有的説是鹿。事後趙高就暗中把説是鹿的人殺了(見于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)。比喻顛倒是非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